下牙龈萎缩是牙龈缘向牙根方向退缩使牙根暴露的现象,其常见原因有刷牙方法不当、牙周疾病(牙周炎、牙龈炎未及时治疗)、不良修复体、咬合创伤、年龄因素等。它会在美观、口腔功能、牙周健康方面产生影响,应对建议包括维护口腔卫生、治疗相关疾病、纠正不良习惯、定期口腔检查。
一、牙龈萎缩的定义及下牙龈萎缩的概念
牙龈萎缩是指牙龈缘位置向牙根方向退缩,使牙根暴露的现象,下牙龈萎缩就是下牙的牙龈出现上述退缩情况。
二、下牙龈萎缩的常见原因
(一)刷牙方法不当
1.具体情况:长期使用硬毛牙刷,且刷牙时用力过大、采用横刷法等不正确的刷牙方式,会过度磨损牙龈和牙颈部,导致下牙龈逐渐萎缩。例如,一项临床研究发现,在长期采用横刷法刷牙的人群中,下牙龈萎缩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确刷牙方法的人群。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因刷牙方法不当引发下牙龈萎缩,年轻人若不注意刷牙方式,也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中老年人群由于口腔组织相对更脆弱,不当刷牙更易导致下牙龈萎缩。
2.与生活方式的关系:不良的刷牙生活方式是主要诱因,若不纠正这种刷牙习惯,下牙龈萎缩会持续进展。
(二)牙周疾病
1.牙周炎:
发病机制:牙周炎是由牙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牙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牙菌斑中的细菌及其毒素长期刺激牙龈,导致牙龈发炎、出血,进而使牙周支持组织(牙槽骨、牙周膜、牙龈)逐渐破坏,牙槽骨吸收,牙龈随之退缩,出现下牙龈萎缩。研究表明,牙周炎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存在下牙龈萎缩情况,且病情越严重,下牙龈萎缩的程度往往越重。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患牙周炎导致下牙龈萎缩,青少年时期若口腔卫生不佳,容易患上青少年牙周炎,进而引发下牙龈萎缩;中老年人群由于牙龈退缩等生理性变化,加上口腔卫生维护相对较差,也易患牙周炎导致下牙龈萎缩。
与病史的关系:有牙周疾病病史的人群,若未得到有效治疗和控制,下牙龈萎缩风险显著增加。
2.牙龈炎未及时治疗:牙龈炎是仅累及牙龈组织的炎症,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等。如果牙龈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炎症会进一步向深部牙周组织蔓延,逐渐发展为牙周炎,进而引起下牙龈萎缩。各年龄段人群患牙龈炎后,若不及时处理,都可能发展为下牙龈萎缩,年轻人可能因饮食不规律、口腔卫生差等引发牙龈炎,如不及时治疗易导致下牙龈萎缩;中老年人群本身牙龈有一定退变,牙龈炎更易进展为下牙龈萎缩。
(三)不良修复体
1.具体情况:不合适的假牙、补牙材料等不良修复体,会对牙龈造成持续的机械刺激,导致下牙龈萎缩。例如,修复体边缘不贴合、过长等,会反复摩擦牙龈,引起牙龈炎症和萎缩。不同年龄佩戴假牙等修复体的人群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年轻人若因牙齿缺失佩戴不合适的假牙,可能导致下牙龈萎缩;中老年人群佩戴假牙时,若修复体不合适,也易引发下牙龈萎缩。
2.与生活方式的关系:佩戴修复体后不注意口腔清洁和定期检查,会增加下牙龈萎缩的发生风险。
(四)咬合创伤
1.发病机制:不正常的咬合关系,如咬合干扰、偏侧咀嚼等,会使牙齿承受过大的咬合力,导致牙周组织损伤,引起下牙龈萎缩。比如,长期偏侧咀嚼会使一侧牙齿承受过大压力,该侧下牙龈及牙周组织受到过度刺激,逐渐出现萎缩。各年龄人群都可能因咬合创伤导致下牙龈萎缩,儿童时期若有不良咬合习惯,可能影响牙齿和牙龈发育,导致下牙龈萎缩;成年人长期偏侧咀嚼等也易引发咬合创伤进而导致下牙龈萎缩。
2.与生活方式的关系:不良的咀嚼生活方式是重要诱因,纠正不良咬合习惯有助于预防下牙龈萎缩进一步发展。
(五)年龄因素
1.生理性牙龈萎缩: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组织器官都会出现生理性退变,牙龈也不例外。牙龈组织会逐渐发生退缩,表现为下牙龈萎缩,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不同个体生理性牙龈萎缩的程度有所差异。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下牙龈萎缩相对更常见,且萎缩程度可能相对更明显。
三、下牙龈萎缩的影响及应对建议
(一)影响
1.美观方面:下牙龈萎缩会使牙根暴露,影响牙齿的美观,尤其是前牙区域,可能导致患者自信心下降。
2.口腔功能方面:牙根暴露后,牙齿对冷热刺激等的敏感度增加,可能出现牙齿敏感症状,影响进食;同时,牙龈萎缩可能导致食物嵌塞,进一步加重牙龈炎症和牙齿问题。
3.牙周健康方面:下牙龈萎缩会使牙齿的支持组织减少,牙齿的稳定性下降,更容易发生松动,进而加重牙周疾病的发展。
(二)应对建议
1.口腔卫生维护:
选择软毛牙刷,采用正确的巴氏刷牙法刷牙,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对于老年人,要选择合适的刷牙工具并指导正确刷牙方法。
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及时清除食物残渣和牙菌斑。
2.治疗相关疾病:
若由牙周疾病引起,应及时到口腔科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如洗牙、龈下刮治等,控制牙周炎症,阻止下牙龈萎缩进一步发展。对于患有牙周炎的患者,需定期复诊,监测牙周情况。
对于因不良修复体导致的下牙龈萎缩,应及时修改或重新制作合适的修复体。
3.纠正不良习惯:
纠正偏侧咀嚼等不良咬合习惯,保持双侧均衡咀嚼。
对于佩戴假牙的人群,要定期到口腔科检查修复体情况,确保修复体合适。
4.定期口腔检查: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并进行处理,尤其是有牙周疾病、咬合异常等情况的人群,更要增加口腔检查的频率。对于儿童,从换牙后就应开始定期口腔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可能导致下牙龈萎缩的问题;老年人由于生理性牙龈萎缩等因素,也需更频繁地进行口腔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