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疝是腹腔脏器通过膈肌异常进入胸腔的疾病,分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致病,婴幼儿及成人表现不同,诊断靠影像等检查,治疗有手术和非手术,预后因类型和情况而异,婴幼儿和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膈疝的定义
膈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通过膈肌的缺损、孔隙或薄弱区域进入胸腔的一种疾病。膈肌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一层扁薄肌肉,正常情况下将胸腔和腹腔完全隔开,当膈肌存在异常时,腹腔脏器可疝入胸腔,从而影响胸腔和腹腔脏器的正常功能。
二、病因
(一)先天性因素
1.胚胎发育异常: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膈肌的形成出现障碍,导致膈肌存在缺损等情况。例如,先天性后外侧疝(Bochdalek疝)是由于胚胎期胸腔与腹腔之间的腹膜鞘状突闭合不全,使部分腹腔脏器通过后外侧的膈肌缺损进入胸腔,多见于婴幼儿。
2.先天性胸骨旁疝(Morgagni疝):是由于胸骨后膈肌缺损,腹腔脏器经此缺损疝入胸腔,多在儿童或成年早期发病。
(二)后天性因素
1.创伤性因素:胸部或腹部的严重外伤,如车祸、高处坠落等,可能导致膈肌破裂,进而使腹腔脏器疝入胸腔。例如,胸部受到暴力撞击后,膈肌可能出现撕裂,腹腔内的胃、肠等脏器可通过撕裂口进入胸腔。
2.手术因素:某些胸部或腹部手术,如食管手术、胃手术等,可能因手术操作导致膈肌局部结构破坏,术后发生膈肌疝。另外,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术后恢复过程中膈肌修复能力相对较弱,更易发生术后膈肌疝。
3.其他慢性因素:长期慢性咳嗽、便秘等导致腹内压持续增高的情况,也可能逐渐引起膈肌薄弱区域发生疝。比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长期剧烈咳嗽,腹内压反复升高,对膈肌产生持续的压力,可能增加膈疝发生风险;老年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影响膈肌周围组织的韧性,也可能与膈疝发生有关。
三、临床表现
(一)婴幼儿先天性膈疝
1.呼吸循环系统表现:新生儿出生后即可出现呼吸困难、急促,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可伴有发绀。由于腹腔脏器疝入胸腔,压迫肺组织,影响肺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导致通气功能障碍。同时,纵隔向健侧移位,可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出现心率增快等表现。
2.消化系统表现:可能有呕吐等症状,因为疝入胸腔的脏器可能压迫胃肠道,影响其正常蠕动和排空。
(二)成人膈疝
1.消化系统表现:常见症状有上腹部隐痛、饱胀不适、嗳气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反酸、烧心等类似胃食管反流的症状,这是因为疝入胸腔的胃等脏器可能存在反流情况。当疝入的脏器发生嵌顿或绞窄时,可出现剧烈腹痛、呕吐等急腹症表现。
2.呼吸系统表现:可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尤其是在活动后加重。这是由于胸腔内疝入脏器占据空间,影响肺的扩张和气体交换。
四、诊断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是初步诊断膈疝的常用方法。可发现胸腔内有异常的肠道气体影或胃泡影等,同时可能看到患侧肺组织受压的表现,如肺纹理受压聚集等。对于婴幼儿先天性膈疝,胸部X线可见患侧胸腔内有含气的肠曲或胃泡,纵隔向健侧移位。
2.胸部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膈肌的结构异常以及疝入胸腔的脏器情况,可明确疝入脏器的种类、数量等,对于诊断和评估病情具有重要价值。它可以准确判断膈肌缺损的部位、大小,以及疝入胸腔的腹腔脏器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二)超声检查
对于部分患者,尤其是婴幼儿,超声检查也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超声可以观察到胸腔内异常的脏器回声,有助于发现膈肌缺损及疝入的脏器,但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显示可能不如CT清晰。
五、治疗
(一)手术治疗
1.先天性膈疝:一旦明确诊断,通常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将疝入胸腔的脏器回纳至腹腔,并修复膈肌的缺损。对于婴幼儿先天性膈疝,手术时机的选择非常关键,及时手术可以改善患儿的呼吸和消化功能,提高预后。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手术和胸腔镜微创手术,胸腔镜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
2.后天性膈疝:如果是创伤性膈疝且出现明显症状或脏器嵌顿等情况,也需要及时手术治疗。对于因手术等原因导致的后天性膈疝,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修复膈肌缺损,回纳疝入脏器。
(二)非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症状较轻、暂时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采取非手术治疗措施。主要包括缓解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治疗慢性咳嗽、便秘等,让患者避免剧烈运动等增加腹内压的行为,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病情加重迹象及时手术。
六、预后
(一)先天性膈疝
婴幼儿先天性膈疝的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手术时机等有关。如果能及时手术,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呼吸和消化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但如果就诊较晚,出现严重的肺发育不良等情况,预后可能较差。
(二)后天性膈疝
后天性膈疝患者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创伤的严重程度、手术是否及时、是否出现脏器嵌顿绞窄等并发症。一般来说,及时手术修复膈肌,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预后较好,能够恢复正常的胸腔腹腔脏器功能;如果发生脏器嵌顿绞窄导致缺血坏死等情况,预后相对较差,可能会遗留一些后遗症,如消化功能障碍等。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婴幼儿
婴幼儿患膈疝时,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在围手术期要特别注意维持呼吸循环稳定,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术后要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同时,要注意营养支持,因为疝入胸腔的脏器影响了腹腔脏器的正常功能,患儿可能存在消化吸收不良的情况,需要根据患儿情况给予适当的营养补充。
(二)老年人
老年人患膈疝时,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基础疾病的影响。手术前要对患者的心肺功能等进行全面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麻醉方式。术后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管理,预防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同时要注意老年人的术后康复,促进身体恢复。老年患者恢复相对较慢,要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但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