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发病与年龄、激素水平、遗传等有关,多无症状或有月经改变等,超声等可诊断,随访、手术、药物可治,预后良好;子宫癌包括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颈癌等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与年龄、肥胖等有关,有阴道流血等症状,分段诊刮等可诊断,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子宫颈癌与高危型HPV感染等有关,有接触性出血等症状,宫颈细胞学检查等可诊断,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预后与分期相关,妊娠期合并者需个体化诊疗。
一、定义与本质
子宫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良性肿瘤,多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本质是局部组织的异常增殖形成的团块,一般不会发生远处转移。
子宫癌:主要指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颈癌等恶性肿瘤,是细胞发生恶性突变后无限制增殖且可侵犯周围组织、转移至其他部位的疾病。
二、发病因素
子宫瘤
年龄:多见于30-50岁女性,青春期前较少发生,绝经后有自行缩小趋势。
激素水平:雌激素长期刺激可能促进子宫瘤生长,如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药物等情况会增加发病风险。
遗传因素:部分子宫瘤患者有家族聚集性,某些遗传基因突变可能与子宫瘤的发生相关。
子宫癌
子宫内膜癌:
年龄:多见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但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
肥胖:肥胖女性体内脂肪过多,会增加雌激素的储存和分泌,长期高水平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增加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
月经紊乱:长期无排卵性月经或绝经延迟等月经紊乱情况,使子宫内膜受雌激素持续刺激,增加癌变可能。
遗传因素: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综合征患者患子宫内膜癌风险显著升高。
子宫颈癌: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如HPV16、HPV18等亚型感染,病毒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导致细胞恶性转化。
性行为: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等会增加感染HPV及子宫颈癌发病风险。
分娩因素:多次分娩、分娩年龄小等与子宫颈癌发病相关,分娩过程中可能造成子宫颈损伤,利于病毒感染和疾病发生。
三、临床表现
子宫瘤
症状: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月经改变,如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腹部可触及肿块;压迫症状,如压迫膀胱出现尿频,压迫直肠出现便秘等。
体征:妇科检查可触及子宫增大、质硬,表面有结节状突起。
子宫癌
子宫内膜癌:
症状: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尤其是绝经后阴道流血;阴道排液,多为血性或浆液性分泌物,合并感染时可有恶臭;晚期可出现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等。
体征:早期妇科检查可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子宫可增大、变软,晚期可触及转移病灶。
子宫颈癌:
症状:早期常无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出现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阴道流血;阴道排液,可为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腥臭味的分泌物;晚期可出现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症状。
体征:外生型可见宫颈赘生物,内生型可见宫颈肥大、质硬、宫颈管膨大等。
四、诊断方法
子宫瘤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子宫瘤的大小、数目、部位等,表现为子宫肌层内低回声或等回声团块。
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能更准确判断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子宫癌
子宫内膜癌:
分段诊刮:是确诊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方法,通过刮取子宫内膜和宫颈管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和部位。
宫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宫腔内情况,发现可疑病变并取活检,提高诊断准确率。
子宫颈癌:
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可发现宫颈细胞的异常变化,是子宫颈癌筛查的基本方法。
HPV检测:与宫颈细胞学检查联合应用,提高子宫颈癌筛查的敏感性。
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或HPV阳性者进行阴道镜检查,观察宫颈病变情况,指导活检部位。
宫颈活检:是确诊子宫颈癌的金标准,在阴道镜指导下取宫颈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五、治疗原则
子宫瘤
随访观察:对于无症状的小肌瘤,尤其是近绝经年龄患者,可每3-6个月复查超声,观察肌瘤变化。
手术治疗:若肌瘤较大(如直径>5cm)、有明显症状(如月经过多导致贫血等)、压迫症状明显或怀疑有恶变可能时,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肌瘤剔除术、子宫切除术等。
药物治疗:适用于近绝经年龄、有手术禁忌证患者,常用药物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等,可缩小肌瘤体积,但停药后肌瘤可能复发。
子宫癌
子宫内膜癌:
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根据肿瘤分期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如早期患者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等,晚期患者需行更广泛的手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等。
放疗:术后有高危因素(如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等)的患者需辅助放疗,也可用于不能手术的晚期患者。
化疗:晚期或复发转移患者可采用化疗,常用化疗药物有紫杉醇、顺铂等。
子宫颈癌:
手术治疗:根据临床分期选择手术方式,早期患者可行子宫颈癌根治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等。
放疗:是重要治疗手段,可用于各期子宫颈癌,早期患者可术前放疗缩小肿瘤,晚期患者以放疗为主。
化疗:常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患者的姑息治疗,也可用于手术或放疗的辅助治疗,常用化疗方案有铂类联合紫杉醇等。
六、预后情况
子宫瘤:一般预后良好,手术治疗后复发率较低,恶变率极低,经治疗后多数患者可恢复正常生活,对寿命影响较小。
子宫癌
子宫内膜癌:预后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早期患者经治疗后5年生存率较高,晚期患者预后较差。
子宫颈癌:预后也与临床分期有关,早期子宫颈癌经积极治疗后5年生存率较高,晚期患者预后相对较差,但随着诊疗技术进步,晚期子宫颈癌的预后也在逐步改善。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妊娠期合并子宫瘤或子宫癌的患者,需更加谨慎评估,充分考虑胎儿情况和孕妇健康,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例如妊娠期发现子宫瘤,若瘤体无急性并发症可观察至分娩后再处理;妊娠期发现子宫颈癌则需多学科协作,根据孕周、肿瘤分期等综合决定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