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口腔健康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正确刷牙并根据不同情况使用牙线或牙缝刷;进行饮食调整,控制含糖食物摄入并增加富含纤维食物摄入;定期口腔检查,依据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因素确定合适检查频率,以便早期发现牙结石等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
1.正确刷牙
年龄与性别因素:不同年龄段人群刷牙方法有差异,儿童需在家长帮助下掌握正确刷牙方式,一般采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压力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每次颤动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约1mm,每次只刷2-3颗牙,再将牙刷移至下一组牙,重复以上动作,保证每个牙面都能清洁到。对于成年人,无论男女都应熟练掌握巴氏刷牙法,每天早晚各刷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
生活方式影响:对于有吸烟习惯的人,由于烟草中的色素容易附着在牙齿表面,更需要认真刷牙来清除表面污垢,但单纯刷牙对于已经形成的牙结石去除效果有限。而对于经常食用深色食物(如咖啡、浓茶等)的人,同样需要通过良好刷牙来减少色素附着,但无法去除牙结石。
病史因素:如果有牙龈疾病史的人群,刷牙时要更加轻柔,避免刺激牙龈,但仍需坚持正确刷牙来维护口腔卫生,因为良好的口腔卫生是预防牙结石进一步形成的基础。通过每天有效的刷牙,可以清除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软垢等,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牙结石的形成速度,但不能去除已有的牙结石。
2.使用牙线或牙缝刷
年龄与性别因素:儿童在6岁左右乳牙开始替换为恒牙,当牙齿出现缝隙时,可在家长帮助下使用儿童专用牙线,操作要轻柔。成年人无论男女,当牙齿之间有缝隙时都可以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来清洁邻面。一般建议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线,清除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和菌斑。对于牙齿排列不整齐、有牙缝的人群,牙缝刷可能是更好的选择,牙缝刷有不同的规格,可以根据牙缝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型号。
生活方式影响:对于佩戴正畸矫治器的人群,由于牙齿上有托槽等装置,更容易导致食物残渣堆积,使用牙线和牙缝刷就更为重要,能够有效清洁正畸装置周围的牙面,防止牙结石在这些部位形成。而对于经常吃粘性食物的人,使用牙线或牙缝刷可以及时清除粘在牙齿邻面的食物,减少牙结石形成的机会,但同样不能去除已有的牙结石。
病史因素:有牙周炎病史的人群,由于牙周组织已经受到一定损伤,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时要注意方法,避免损伤牙龈,但这是维护口腔邻面健康、预防牙结石进一步加重的必要措施。通过使用牙线或牙缝刷可以清洁常规刷牙难以清洁到的牙齿邻面,降低牙结石在邻面形成的风险。
二、饮食调整
1.控制含糖食物摄入
年龄与性别因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过多摄入含糖食物不仅容易导致龋齿,还会促进牙结石形成相关菌斑的生长。对于女性,尤其是在孕期等特殊时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口腔环境更易受到影响,过多含糖食物会增加牙结石形成的可能性。所以各年龄段人群都应控制含糖食物摄入,如糖果、含糖饮料等,减少口腔内细菌利用糖分产酸腐蚀牙齿并促进菌斑形成的机会,从而间接减少牙结石形成,但不能直接去除已有的牙结石。
生活方式影响:有不良生活方式,如经常喝含糖碳酸饮料的人,碳酸饮料中的酸性物质和糖分都会对牙齿造成损害,增加牙结石形成风险,应减少此类饮品摄入。而对于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的人,主动控制含糖食物摄入,有助于维护口腔健康,延缓牙结石形成。
病史因素: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时,口腔内细菌更容易繁殖,过多含糖食物会使血糖进一步升高,加重口腔内的不良环境,促进牙结石形成,所以这类人群更要严格控制含糖食物摄入,同时需要更加注意口腔卫生维护。
2.增加富含纤维食物摄入
年龄与性别因素: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都可以通过增加富含纤维食物摄入来帮助清洁牙齿。例如,老年人可以多吃芹菜、西兰花等富含纤维的蔬菜,在咀嚼过程中,纤维性食物对牙齿表面有一定的摩擦清洁作用,有助于去除牙齿表面的部分软垢,虽然不能直接去除牙结石,但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清洁效果。对于儿童,蔬菜中的纤维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清洁牙齿,不过儿童咀嚼能力相对较弱,家长可以将蔬菜制作成适合儿童食用的形态。
生活方式影响:经常吃精细食物的人,由于精细食物残渣容易附着在牙齿上,增加牙结石形成风险,而增加富含纤维食物摄入可以改变这种状况,通过纤维食物的机械摩擦作用来清洁牙齿,减少菌斑和软垢的堆积,从而间接影响牙结石的形成。
病史因素: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人群,在选择富含纤维食物时要根据自身消化情况适当调整,避免过多纤维食物引起胃肠道不适,但仍可选择易消化的富含纤维食物,如煮熟的胡萝卜等,既可以帮助清洁牙齿,又不会对胃肠道造成过度负担,同时维护口腔健康,减少牙结石形成相关因素。
三、定期口腔检查
1.检查频率
年龄与性别因素:儿童建议每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因为儿童牙齿发育较快,容易出现龋齿和牙结石相关问题,通过定期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并处理。成年人一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无论男女,随着年龄增长,牙结石形成的可能性增加,定期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牙结石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女性在孕期和哺乳期由于口腔环境变化,建议适当增加口腔检查频率,每3-6个月检查一次,观察口腔内牙结石形成及牙龈等组织的变化情况。
生活方式影响: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由于这些生活方式会影响口腔健康,导致牙结石形成加快,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牙结石问题并进行处理。而生活方式较为健康的人群可以每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病史因素:有口腔疾病病史,如曾经有过牙龈炎、牙周炎等疾病的人群,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增加口腔检查频率,可能每3-4个月就要进行一次检查,密切监测牙结石情况以及口腔内其他组织的健康状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和预防措施。通过定期口腔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牙结石的存在,医生会根据牙结石的具体情况给出进一步的处理建议,比如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洗牙等治疗来去除牙结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