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是阑尾炎性改变,病因有管腔阻塞和细菌入侵,分急性和慢性,急性有多种类型,临床表现有腹痛、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及相应体征,诊断靠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手术和非手术,小儿、妊娠期、老年人阑尾炎有各自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解剖基础
阑尾炎是因多种因素而形成的阑尾炎性改变,阑尾是位于人体右下腹的一条细长盲管,一端与盲肠相通,另一端闭锁。
二、病因
1.阑尾管腔阻塞:这是最常见的病因。淋巴滤泡增生是儿童阑尾炎常见的原因,约占60%;粪石是成年人阑尾炎常见的梗阻原因,约占35%。此外,异物、炎性狭窄、食物残渣、蛔虫等也可引起阑尾管腔阻塞。当阑尾管腔阻塞后,阑尾腔内压力升高,影响阑尾壁血液循环,促使阑尾炎症发生。
2.细菌入侵:阑尾管腔阻塞后,阑尾黏膜仍继续分泌黏液,使腔内压力进一步增高,压迫阑尾壁导致血运障碍,此时细菌容易入侵并繁殖,引发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厌氧菌等。
三、分类
1.急性阑尾炎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病变多只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阑尾轻度肿胀,表面充血,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物。临床症状和体征相对较轻。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又称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常由单纯性阑尾炎发展而来。阑尾肿胀明显,浆膜高度充血,表面覆有脓性渗出物。阑尾壁各层均有小脓肿形成,腔内有积脓。患者有明显的腹痛、发热等症状,右下腹有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是一种重型的阑尾炎。阑尾管壁坏死或部分坏死,呈暗紫色或黑色。阑尾腔内积脓,压力升高,阑尾壁血液循环障碍。穿孔多发生在阑尾根部和尖端。穿孔后感染扩散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
阑尾周围脓肿:急性阑尾炎化脓坏疽或穿孔,如果过程进展较慢,大网膜可移至右下腹,将阑尾包裹并形成粘连,形成炎性肿块或阑尾周围脓肿。
2.慢性阑尾炎:多由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也可开始即为慢性炎症。病理上可见阑尾壁纤维化及慢性炎性细胞浸润等改变。患者常有右下腹间断性隐痛或胀痛,可因剧烈活动或饮食不节而诱发。
四、临床表现
1.症状
腹痛: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初期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不同类型的阑尾炎腹痛特点有所差异,如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表现为轻度隐痛;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呈阵发性胀痛和剧痛;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因阑尾腔压力骤减,腹痛可暂时减轻,但出现腹膜炎后,腹痛又会持续加剧。慢性阑尾炎的腹痛特点是间断性隐痛或胀痛,时重时轻。
胃肠道症状:发病早期可能有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部分患者有便秘或腹泻等症状。
全身症状:急性阑尾炎患者可有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如发生门静脉炎时可出现寒战、高热和轻度黄疸。慢性阑尾炎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发作时可有轻度发热。
2.体征
右下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通常在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
腹膜刺激征:包括反跳痛(Blumberg征)、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提示阑尾化脓、坏疽或穿孔。
右下腹包块:阑尾周围脓肿形成时,右下腹可触及压痛性包块,边界不清,固定。
五、诊断
1.病史:详细询问患者腹痛的起始部位、转移过程、疼痛性质等。
2.体格检查:重点检查右下腹的体征,如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急性阑尾炎患者白细胞计数多在(10-2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在80%-90%。尿常规检查一般无特殊发现,如阑尾位于盆腔或炎症波及膀胱、直肠时,尿中可出现少量红细胞、白细胞。
4.影像学检查
腹部B超: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阑尾周围脓肿,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适用于妊娠期、小儿及肥胖患者的阑尾炎诊断。
CT检查:对于诊断不明确的阑尾炎有一定的帮助,可更清晰地显示阑尾的形态、周围组织情况等。
六、治疗
1.手术治疗
急性阑尾炎:一旦确诊,应尽早施行阑尾切除术。早期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对于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应切除阑尾并妥善处理腹腔脓液;对于阑尾周围脓肿,如脓肿形成时间较短,患者一般情况较好,可先采用抗生素治疗或联合中药治疗促进脓肿吸收消退,再考虑择期阑尾切除;如脓肿扩大,无局限趋势,可考虑手术切开引流。
慢性阑尾炎:诊断明确后需行阑尾切除术,切除病变阑尾,术后症状通常可消失。
2.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单纯性阑尾炎及急性阑尾炎的早期阶段,患者不接受手术治疗或存在手术禁忌证。可选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常选用针对肠道杆菌和厌氧菌的抗生素联合用药,同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病情加重应及时改为手术治疗。
七、特殊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小儿阑尾炎
特点:小儿大网膜发育不全,不能起到足够的保护作用,所以小儿阑尾炎病情发展较快且较重,穿孔率较高。小儿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腹痛常不明确,可能仅表现为哭闹不安,且小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差,易出现高热等全身症状。
注意事项:对于小儿阑尾炎应高度重视,一旦怀疑应尽早手术。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小儿的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由于小儿术后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注意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要保证小儿的营养支持,促进身体恢复。
2.妊娠期阑尾炎
特点:妊娠期阑尾的位置会随妊娠月份的增加而向上外方移位。妊娠期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压痛部位随子宫的增大而升高。炎症易扩散,导致流产或早产等不良后果。
注意事项:妊娠期阑尾炎的处理较为复杂,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应尽量减少对子宫的刺激,术后需选用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要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如胎动、胎心等,做好保胎等相关措施。
3.老年人阑尾炎
特点:老年人反应能力较差,阑尾炎的症状和体征不典型,腹痛不明显,腹膜刺激征不显著。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增加阑尾炎治疗的难度和风险。
注意事项:老年人阑尾炎应尽早诊断和手术治疗。在围手术期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加强对心肺功能等的监测,预防肺部感染、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要注意切口的护理,防止感染,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和康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