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怎么办

来源:民福康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分为妊娠相关性(含生理因素相关、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和病理性(含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血小板减少、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需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评估,一般处理为休息等,针对不同病因处理不同,高龄孕妇和有既往病史孕妇需特殊注意,要综合评估采取个体化管理保障母儿健康。

一、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分类及特点

(一)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

1.生理因素相关:孕期孕妇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可导致血小板轻度减少,一般血小板计数多在(70-100)×10/L,无明显出血倾向,多在产后逐渐恢复正常。这种情况与孕期生理变化有关,主要是血液稀释所致,常见于妊娠中晚期,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相对较小,一般无特殊病史相关影响。

2.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P):多发生在妊娠晚期,血小板计数通常>50×10/L,病因可能与妊娠期免疫调节变化有关,孕妇自身免疫功能在孕期发生改变,导致血小板破坏轻度增加,但骨髓代偿功能尚可。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孕妇均可发生,但一般年轻孕妇可能因自身免疫调节更易出现一定波动;生活方式上,正常生活方式下发病,与特殊病史关联不大。

(二)病理性血小板减少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合并妊娠:既往有ITP病史,孕期血小板进一步减少,血小板计数可低于50×10/L,患者可能有皮肤瘀点、瘀斑等出血表现,严重时可出现内脏出血。对于有ITP病史的孕妇,需密切监测血小板情况,因为孕期病情可能复发或加重,年龄对ITP本身有一定影响,年轻患者可能病情相对较轻,但孕期需更谨慎管理;生活方式中应避免剧烈运动等增加出血风险的行为;病史方面需详细了解既往ITP的治疗情况等。

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血小板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多<100×10/L,可能伴有血压升高、蛋白尿等表现,病情严重时可发展为HELLP综合征(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这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导致的全身小血管痉挛,影响血小板生成和破坏有关。年龄较大的孕妇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风险相对较高;生活方式上需注意休息,避免高盐饮食等;病史中若有既往高血压等疾病史,孕期需加强管理。

3.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孕期感染某些病毒(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或细菌等病原体,可导致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降低程度与感染严重程度相关,可能伴有发热、感染部位相应症状等。不同年龄孕妇感染风险不同,年轻孕妇可能因免疫力相对较好感染风险稍低,但孕期仍需注意防护;生活方式中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病史中若有免疫缺陷等病史,孕期感染风险更高,需加强监测。

二、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评估

(一)病史采集

1.详细询问既往病史,包括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史(如ITP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史、感染史、高血压病史等。对于有血液系统疾病史的孕妇,要了解既往治疗情况及疾病控制情况;有高血压病史的要了解血压控制情况等。

2.了解孕期症状,如是否有出血表现(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出血症状出现的时间、程度等;是否有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症状;是否有发热、咳嗽等感染相关症状等。

3.询问生活方式相关情况,如饮食情况、运动情况、接触感染源情况等。

(二)体格检查

1.检查皮肤黏膜有无瘀点、瘀斑、紫癜等出血表现,观察出血部位、范围等。

2.测量血压,评估是否有高血压情况。

3.检查有无感染体征,如咽部充血、肺部啰音等。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重点监测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等,动态观察血小板变化趋势。如果血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需进一步检查。

2.凝血功能检查:了解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排除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的出血风险。

3.相关病因筛查:如自身抗体检测(用于ITP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筛查)、感染相关病原体检测(如病毒抗体、细菌培养等)、肝肾功能检查(用于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情况)等。例如,怀疑ITP时检测抗血小板抗体等;怀疑感染时进行相应病原体的特异性检测。

三、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管理

(一)一般处理

1.对于血小板计数轻度减少(如>50×10/L)且无明显出血症状的孕妇,建议休息,避免外伤,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血小板变化。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等有助于血管健康的食物摄入,但无需特殊进补。

2.密切观察孕妇一般情况,包括有无新的出血症状出现、血压变化等。

(二)针对不同病因的处理

1.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一般无需特殊药物治疗,定期监测即可,产后多可自行恢复正常。

2.ITP合并妊娠:如果血小板计数>30×10/L且无明显出血倾向,可继续观察;若血小板计数<30×10/L或有明显出血症状,可考虑使用丙种球蛋白等治疗,但需权衡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对于有生育史的ITP患者,孕期管理需更加谨慎,要密切与血液科等多学科合作。

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血小板减少:积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控制血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终止妊娠。如出现HELLP综合征等严重情况,多需及时终止妊娠以保障母儿安全。对于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的孕妇,如年龄较大、有家族史等,孕期需加强血压监测和管理。

4.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积极治疗感染,根据感染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感染措施。如果是病毒感染,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果是细菌感染,选用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对于有免疫缺陷等特殊病史的孕妇,在抗感染治疗时需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加重免疫抑制或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高龄孕妇

高龄孕妇发生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时,合并其他妊娠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因此,高龄孕妇更需密切监测血压、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加强孕期产检频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干预。同时,由于高龄孕妇自身生理储备相对较差,在处理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时需更加谨慎,充分评估母儿风险,权衡各种治疗措施的利弊。

(二)有既往病史孕妇

对于有ITP、高血压、感染史等既往病史的孕妇,孕期需加强多学科管理。如既往有ITP病史的孕妇,孕期要密切监测血小板,因为孕期病情可能复发,且在治疗时需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有高血压病史的孕妇,孕期要严格控制血压,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加重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后果;有感染史的孕妇,孕期要注意预防再次感染,因为感染可能导致血小板进一步减少,且感染本身对胎儿也有不良影响。

总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孕妇的具体情况,包括分类、评估结果等,采取个体化的管理措施,密切监测母儿情况,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疾病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减少症)或功能减退(血小板功能不全)导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血而引起的。血小板数低于正常范围14万~40万/μl。血小板减少症可能源于血小板产生不足,脾脏对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坏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释(表133-1)。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都可引起典型的出血:多发性瘀斑,最常见于小腿;或在受轻微外伤的部位出现小的散在性瘀斑;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和阴道出血);和手术后大量出血。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出血可危及生命。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什么是血小板减少症
刘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异常减少的现象。 血小板是人体血液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血小板减少症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骨髓生成血小板不足、血液稀释、血小板破坏过多或血小板消耗过度等。这种情况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紫癜、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血小板减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怎么办啊
王洪志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可以通过去除诱发因素、药物治疗、血小板输注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 1、去除诱发因素 肝素诱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如果血小板数值小于50×10^9/L,急性期应立即停用肝素,促进体内血小板水平上升。 2、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自发性出血的症状,可以遵医嘱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利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怎么治疗
王洪志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可以通过去除诱发因素、药物治疗、静脉输注血小板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 1、去除诱发因素 患者应立即停用肝素以及其它降低血小板的药物,促进血液中血小板升高。血小板过低时尽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2、药物治疗 如果是患者因血小板减少症出现皮肤下组织出血的症状,也可以遵医嘱应
血小板减少会怎样
王洪志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血小板减少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包括皮肤黏膜出血、内脏出血、发热等。 1.皮肤黏膜出血 血小板减少后,人体的止血功能会下降,容易出现皮肤黏膜的出血点、瘀斑。这些出血点或瘀斑可能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以下肢和轻微外伤后更为常见。此外,还可能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视网膜出血等症状。 2.内脏出血 严
引起脑梗的原因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脑梗一般指脑梗死,引起脑梗死的原因有血管病变、血液异常、脑血管畸形等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血管病变 不当摄入胆固醇和其他脂肪物质时,可能会促进血液中的血小板聚集,从而形成血栓并阻塞血管,造成脑梗死。 2、血液异常 患有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减少症、凝血因子异常等疾病时,可能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使血
鼻涕带血丝一定是癌症吗
胡凤山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三甲
鼻涕带血丝不一定是癌症。 引起鼻涕带血丝的原因有很多,如果发生癌症,如鼻咽癌,由于肿瘤生长会侵犯周围血管,容易造成血管破裂、出血,从而使患者出现涕中带血的症状。但除了癌症,如果鼻腔过于干燥,或者是患有鼻窦炎、鼻炎、血小板减少症等疾病,均可能会引起上述症状。 所以,鼻涕带血丝并不一定都是癌症的表现,但
做阴道镜活检后出血几天
吕讷男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三甲
做阴道镜活检后一般会出血1-7天。 如果患者的阴道镜活检的部位较浅,仅涉及阴道黏膜,且凝血功能正常,血液凝固较快,出血时间通常较短,可能在1-3天。当阴道镜活检的部位较深,涉及宫颈管或子宫内膜时,且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如血小板减少症、维生素K缺乏症等,会影响血液凝固,导致出血时间延长,此时可能会出
满46岁不建议打HPV疫苗的原因是什么
刘晨 副主任医师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三级
满46岁不建议打HPV疫苗的原因主要有免疫反应减弱、接种效果有限、存在健康风险等。 1、免疫反应减弱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会逐渐减弱,导致对疫苗的免疫反应降低。满46岁的人群接种HPV疫苗后,免疫反应可能会不足以产生有效的保护效果。 2、接种效果有限 根据现有研究,对于已经感染过HPV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怎么治
刘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的治疗分为一般治疗、对症治疗。 一般治疗就是让病人卧床,注意休息,不要吃过硬的东西,同时应用止血的药物治疗,如果有严重的出血时还要输注血小板治疗。 对症治疗常用的方法是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因为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刺激血小板向外周血释放。常用的药物有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怎么回事
刘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感染、免疫因素、肝脾因素、遗传因素等因素有关。 1.感染 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可触发免疫反应,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进而诱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2.免疫因素 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与血小板表面抗原结合,导致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破坏。 3.肝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会自行恢复吗
王武明 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二医院 三甲
免疫性的血小板减少症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自行恢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主要因为免疫因素,导致血小板破坏,可分为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下降很明显,下降的程度很低,如果不进行治疗,随时有出血的危险,特别是内脏出血、脑出血时就随时有生命的危险。急性血小板减少可给予输注血小板、丙种球蛋白、激素等治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如何治疗
刘芳 主任医师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 三甲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宜个体化,对于以下情况的患者可以给予临床观察,而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第一、血小板高于3万的患者。第二、没有出血表现的患者。第三、没有血小板功能异常的患者。第四、没有出血,没有手术创伤,而且不从事增加出血风险的工作或者活动的患者。当患者体内的血小板低于2到3万时,就要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刘芳 主任医师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 三甲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儿童和成人各半,育龄期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是60岁以下人群的两倍。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简称ITP,慢性ITP一般起病缓慢或隐袭,多表现为反复皮肤粘膜出血。部分患者通过偶然血常规检查,发现血小板减少,无出血症状。ITP患者出血的主要原因为血小板
血小板减少症能自愈吗
张晓乐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三甲
可以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有很多,但不管哪种疾病所导致的血小板减少,都没有办法自愈。一般而言,可以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包括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脾功能亢进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只有查明病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血小板才能恢复正常。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
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并不是特别清楚,感染有可能是其中的1个诱发因素,因为很多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在发病,通常有上呼吸道的感染史。另外,雌激素也有可能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有关系,年轻的女性或者是在妊娠期间有可能会出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也有可能和遗传因素有着一定的关系。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能治愈吗
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绝大多数可以彻底治愈,但有可能会复发。发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时和病毒感染有一定关系,患者可能会出现外周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减少,骨髓中可出现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临床上病人可能会发生多个部位出血症状,通常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还可以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或免疫制剂治疗。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