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脑扁桃体下疝伴脊髓空洞症

来源:民福康

小脑扁桃体下疝伴脊髓空洞症是神经系统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发病机制涉及脑脊液循环障碍和先天性发育异常,临床表现有神经系统症状(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其他表现(头痛头晕等),诊断靠影像学检查(MRI等),治疗分手术(解除循环障碍等)和非手术(对症支持),预后受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时机影响,部分患者症状可缓解但部分有神经缺损,儿童需长期随访,女性需关注自身状态。

一、定义

小脑扁桃体下疝伴脊髓空洞症是一种神经系统的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正常情况下,小脑扁桃体位于枕骨大孔以上,当小脑扁桃体向下延伸,进入枕骨大孔或颈椎管内,就形成了小脑扁桃体下疝。而脊髓空洞症是脊髓内形成管状空腔,常与小脑扁桃体下疝伴发,两者关系密切,小脑扁桃体下疝可能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进而引起脊髓空洞的形成。

二、发病机制

1.脑脊液循环障碍:小脑扁桃体下疝可使枕骨大孔及椎管内的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导致第四脑室出口处脑脊液流动不畅,进而引起脊髓中央管扩张形成空洞。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颅骨和椎管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脑脊液循环障碍对脊髓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且儿童的神经系统处于不断发育阶段,脊髓空洞可能会对其神经功能发育产生更严重的干扰。女性患者在青春期等激素变化阶段,可能由于身体的生理变化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使得病情可能出现一定变化,但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有既往头部外伤、颅内感染等病史的患者,其发生小脑扁桃体下疝伴脊髓空洞症的风险可能增加,因为这些病史可能导致颅骨结构改变或脑脊液循环系统的损伤,从而更容易引发异常的发育或病理改变。

2.先天性发育异常:胚胎发育时期神经管闭合不全等因素可能导致小脑扁桃体及脊髓等结构的发育异常,这是该病发生的先天性基础。在胚胎早期,如果受到某些外界因素(如母体感染、药物等)影响,可能干扰神经管的正常闭合过程,使得小脑扁桃体位置异常并伴随脊髓空洞的形成。

三、临床表现

1.神经系统症状

感觉障碍:患者常出现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即痛觉、温度觉减退或消失,而触觉保留。例如,患者可能感觉颈部、肩部等部位对疼痛和温度的感知不如以前,但是能感觉到物体的接触等触觉。儿童患者由于表述能力相对较差,可能会表现出对疼痛刺激反应不敏感等情况,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其日常行为变化。女性患者在出现感觉障碍时,可能会因为自身对身体感觉变化的关注度等因素,在早期可能更容易忽视一些轻微症状。有既往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可能会将新出现的感觉障碍与既往疾病症状混淆,需要医生详细鉴别。

运动障碍:可出现肌无力、肌肉萎缩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影响肢体的运动功能,导致行走困难等。儿童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运动技能发展,如坐、站、走等能力的发展延迟。女性患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果出现运动障碍,可能会对其生活自理能力和职业活动产生较大影响。有神经系统损伤病史的患者,运动障碍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其神经功能缺损状况。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皮肤营养障碍,如皮肤增厚、汗液分泌异常等。对于儿童患者,皮肤营养障碍可能会影响其皮肤的正常发育和保护功能,容易发生皮肤破损等问题。女性患者由于对皮肤外观等关注度较高,皮肤营养障碍可能会给其带来心理压力。有先天性疾病病史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能与原发病有一定关联,需要综合评估。

2.其他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头痛可能为枕部、颈部疼痛,且可能在咳嗽、用力等情况下加重。儿童患者头痛时可能无法准确描述疼痛性质和部位,需要通过观察其行为变化来判断。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头痛症状可能会有一定变化,需要医生考虑激素等因素对头痛的影响。有头部疾病病史的患者,头痛症状可能与原有疾病相关,也可能是小脑扁桃体下疝伴脊髓空洞症引起的,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小脑扁桃体下疝伴脊髓空洞症的重要手段。通过MRI可以清晰地显示小脑扁桃体下疝的程度,如小脑扁桃体低于枕骨大孔平面5mm以上即可诊断为小脑扁桃体下疝,同时能明确脊髓空洞的位置、大小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MRI检查相对安全,且能较好地显示其神经系统的发育情况和病变状况。女性患者进行MRI检查时,需要注意其体内是否有金属植入物等情况,但一般不会影响检查的进行。有MRI检查禁忌证(如体内有金属假体等)的患者,则需要采用其他替代检查方法,但相对来说MRI是首选的、最有效的检查方式。

CT脊髓造影:也可用于辅助诊断,能显示脑脊液流动情况和脊髓空洞的形态等,但相比MRI,其对软组织的分辨不如MRI清晰。

五、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目的是解除脑脊液循环障碍,缓解神经压迫。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如出现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等情况,应考虑手术干预。儿童患者由于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需要更加谨慎评估,要充分考虑手术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女性患者在手术前需要考虑自身的生理周期等因素对手术的影响,术后也需要关注激素变化等对恢复的可能作用。有既往手术史的患者,手术风险可能增加,需要在术前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2.非手术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如对于疼痛症状可进行镇痛处理等,但非手术治疗一般作为辅助手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因。对于一些病情较轻、暂时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缓解症状。儿童患者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等治疗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尽量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女性患者在非手术治疗时,要考虑其特殊的生理状态对治疗药物等的反应。

六、预后情况

1.影响预后的因素

病情严重程度:发病时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如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症状较重,预后可能相对较差。儿童患者如果病情发现较晚,神经系统损伤已经比较严重,预后可能不如早期发现的患者。女性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其生活质量和恢复情况的影响较为明显,严重的病情可能会显著降低其生活自理能力和日常活动能力。有既往严重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小脑扁桃体下疝伴脊髓空洞症的预后可能更差。

治疗时机:早期诊断并及时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儿童患者早期手术干预,可能最大程度减少脊髓空洞对其神经发育的影响,有利于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女性患者早期治疗也能更好地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而延误治疗的患者,神经功能损害可能难以完全恢复。

2.总体预后: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神经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遗留一定的神经功能缺损,如肢体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儿童患者在术后需要长期随访,观察其生长发育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等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改善。女性患者在预后恢复过程中,需要关注自身的身体和心理状态,进行适当的康复和心理调适。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进行性脊髓变性疾病,病情进展速度缓慢,属于慢性病。脊髓空洞症患者脊髓内产生充满液体的异常空洞时,会导致感觉异常、营养障碍、肢体无力等。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脊髓空洞的CT影像表现是什么
李彩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三甲
脊髓空洞症在CT上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脊髓空洞症在脊髓内,可以看见边界清楚低密度囊腔,CT值跟脑脊液CT值一样。第二,如果空洞内含蛋白量较多就呈等密度而不是低密度,平扫就有可能漏诊。第三,如果伴有脊髓肿瘤时候,还可以看见脊髓不规则膨大,密度不均匀,空洞壁一般比较厚,增强扫描时候肿瘤实质内可见结节状、斑片状异常强化。第四,外伤后形成空
脊髓空洞的磁共振影像表现是什么
李彩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三甲
脊髓空洞症核磁表现其实跟CT差不多,主要是信号表现不一样,核磁在矢状位上能够显示空洞全貌,即从上到下整个范围度可以看得见,呈脊髓中央异物囊性空洞,在T1和T2加权像上信号与脑脊液完全一致。具体可以分为交通性脊髓空洞症、外伤性脊髓空洞。1.交通性脊髓空洞症交通性脊髓空洞症是由于空洞内液体波动,有时候会出现一种低信号流空效应,T1和T2上面都
脊髓空洞症会使人患癌症吗
朱希山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脊髓空洞症不会使人患癌症。相反,癌症是脊髓空洞症的诱因之一。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因脊髓内液体异常流动而产生的退行性病变,髓内室管膜瘤、血管母细胞瘤、小脑肿瘤等癌症因素可造成脊髓血管内液体外渗,影响正常脑脊液流动,造成脊髓空洞诱发该病。脊髓空洞症主要表现为病变处疼痛,手臂或颈胸处感觉障碍,脊髓相应支配区
脊椎空洞症有多严重
张涛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脊椎空洞症一般是指脊髓空洞症,其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脊髓变性疾病,通常比较严重。 脊髓空洞症起病缓慢,可逐渐加重,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感觉过敏、动作不灵活、皮肤营养障碍、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等,所以比较严重。若患者能够积极接受治疗,生活质量往往可以得到改善,但不能治愈;但是如果未接受治疗,则病情会进一步
小脑扁桃体下畸形是什么
张辉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是一种先天性后脑畸形。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主要表现为小脑扁桃体通过枕骨大孔向下疝入到椎管内。这会导致颅颈交界区的神经、血管等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和牵拉。 患者可能出现头痛、颈部疼痛、肢体无力、感觉异常、共济失调等症状。严重时可影响呼吸、吞咽等功能。头痛通常为枕部或颈部的放射性疼痛
干性湿疹是怎么引起的,应注意什么
郑占才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干性湿疹主要是由年龄增长、洗浴次数过多、神经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的。患者需注意做好皮肤管理、穿戴合适的衣物、保持环境湿润等。 一、干性湿疹的病因 1、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增长,皮脂腺的排泌功能和保水功能会逐渐降低,导致皮肤表面油脂和水分不足,引起干性湿疹。 2、洗浴次数过多 洗浴次数过多会清除皮肤表面保
小脑扁桃体下脊髓空洞没有症状需要治疗吗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即使没有症状,也需要治疗。以下是需要治疗的原因: 1.病情进展风险:虽然目前没有症状,但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可能会逐渐进展,增加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风险。 2.潜在并发症:未治疗的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脊髓空洞扩大、脑积水、脊柱侧弯等,这些并发症可能会严
小脑扁桃体下手术风险大吗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小脑扁桃体下疝手术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神经外科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以下是关于小脑扁桃体下疝手术风险的具体分析: 1.手术风险的类型 小脑扁桃体下疝手术可能涉及多种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麻醉风险:全身麻醉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呼吸抑制等并发症。 手术风险: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出血、感染、脑组织损伤等
小脑下脊髓空洞症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小脑下疝脊髓空洞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能导致多种症状和并发症。以下是关于小脑下疝脊髓空洞症的一些重要信息: 一、症状 1.感觉异常 患者可能会感到手脚麻木、刺痛、无力或感觉丧失。 2.运动障碍 上肢或下肢可能出现无力、共济失调(协调问题)或肌肉抽搐。 3.疼痛 颈部、肩部或背部可能出现疼痛。
小脑扁桃体下手术风险大吗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小脑扁桃体下疝手术风险较大,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手术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麻醉风险:任何手术都存在麻醉风险,包括过敏、呼吸抑制等。 2.手术风险: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出血、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 3.神经功能损伤:手术可能对小脑、脑干等周围神经组织造成损伤,导致面瘫、吞咽困难、声音嘶哑
腹股沟为什么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
刘嘉林 主任医师
深圳市中医院 三甲
腹股沟疝由于发病原因决定了主要发生在儿童和老年人:第一、儿童生下来腹股沟区内环口鞘状突没有闭合,这是先天缺陷,很多人都会有,这个能达到10%,这些小孩都不能够闭合,所以在成长到一两岁以后就会出现腹股沟疝,因此小孩是最常见。第二、常见人就是老年人,过了青年和中年以后,腹壁肌肉、肌腱强度也在下降,整个组织也在退化,所以肠子就可以通过腹股沟薄弱
做腰椎穿刺手术会不会引起脊髓空洞症
陈仲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腰椎穿刺通常在腰4-5腰5骶1进行,很少在胸12腰1进行。当然也有一些胸椎椎间盘突出从腰1以上会涉及到脊髓,只有穿刺到脊髓才会损伤到脊髓,最终有可能引起脊髓损伤或脊髓空洞。但脊髓空洞很少是由于穿刺引起的,多数是原发的病变。腰椎穿刺所在的位置都是马尾的位置,即使穿到硬膜囊内,也不至于损伤马尾,可以避开针尖,所以一般腰椎穿刺不会引起脊髓空洞症
什么是小脑扁桃体下
邹哲伟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三甲
小脑扁桃体下疝是颅底发育畸形,就是颅腔狭小。小脑扁桃体应该容纳在颅腔里,但因为颅腔狭小,它就从颅腔和脊柱椎管相通的枕骨大孔疝到脊髓部分,就形成了小脑扁桃体下疝。轻度小脑扁桃体下疝没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如果下疝加重或者压迫时间长,形成了脊髓空洞以后,有可能出现颈项部疼痛或者双手发育问题,比如双上肢无力、麻木等。
脊髓空洞症中晚期症状
闫秀中 副主任医师
日照市中医医院 三甲
脊椎空洞症晚期的症状,上肢会出现手部肌肉的萎缩,皮肤营养障碍,吞咽困难等不适症状,下肢也会出现温度觉或者是痛觉的消失,也可以出现下肢肌肉萎缩、无力,严重的会出现大小便失禁。所以,脊髓空洞症要早发现,早治疗,避免中晚期的不可逆的损伤。
食管裂孔什么意思
朱季军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食管裂孔疝主要是由于腹腔内脏器,重点是胃经膈肌食管裂孔处进入胸腔而引起一些相应症状疾病,主要原因是由于膈肌裂孔周围韧带结构降低或者胃内压力增加,从而导致膈肌周围食管压力增加所,如果出现相关症状,需要到医院检查后对症治疗。
对宝宝有什么影响
张磊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婴儿脐疝多属于易复性疝,较常见,嵌顿少见,顾家长不用过分担心。脐疝仅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引起嵌顿疝、绞窄疝等并发症,表现为宝宝哭闹不止、表情痛苦、面色苍白,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严密关注患儿病情,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