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尿路感染是指夫妻双方中一方或双方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常见病原体有细菌、真菌、支原体等,感染途径包括上行感染等,男女易患因素不同,临床表现有膀胱炎和肾盂肾炎的相关症状,诊断需尿液检查等,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抗感染治疗且需夫妻同治,预防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一、夫妻尿路感染的定义
夫妻尿路感染是指夫妻双方中一方或双方发生了泌尿系统的感染性疾病。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当病原体(如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侵入泌尿系统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引起炎症反应,就会导致尿路感染。
二、常见病原体及感染途径
1.常见病原体
细菌: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引起尿路感染的细菌,约占尿路感染病原菌的80%左右。此外,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等也可引起。
真菌:在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力低下等情况下可能感染,如白色念珠菌等。
支原体、衣原体:性传播是其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2.感染途径
上行感染:这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病原菌由尿道上行经膀胱、输尿管至肾脏引起感染。女性尿道短而宽,且距离肛门较近,更易发生上行感染,而夫妻生活中不注意卫生等因素可能会将细菌等病原体带入女性尿道,引发感染,进而可能通过性接触在夫妻间传播。男性也可能因尿道损伤、不洁性生活等导致上行感染。
血行感染:较少见,病原菌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和尿路其他部位引起感染,如身体其他部位有感染病灶,细菌入血后传播至泌尿系统。
淋巴道感染:更为少见,盆腔和腹腔的感染可通过淋巴道感染泌尿系统。
三、夫妻双方的易患因素
1.女性方面
生理结构:女性尿道短(约3-5厘米)、直,开口靠近肛门,容易被肛门周围的细菌污染。性生活时,可能会将阴道口周围及尿道外口的细菌挤入尿道,引发膀胱炎甚至肾盂肾炎等。此外,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身体的生理状态发生变化,也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变化、子宫增大压迫输尿管等,尿液排出不畅,增加了尿路感染的风险,而且这种感染可能会通过夫妻生活影响到伴侣。
个人卫生习惯:如果女性不注意外阴清洁,尤其是在性生活前后不清洗,会增加感染的概率。例如,性生活后马上入睡而不排尿、清洗,尿液中的细菌容易在尿道繁殖。
2.男性方面
不良生活方式:长期久坐、憋尿、不注意个人局部卫生等,会使会阴部处于潮湿、细菌容易滋生的环境。如果存在包皮过长或包茎,包皮下容易积聚污垢,滋生细菌,性生活时容易将细菌带入女性体内,导致女性尿路感染,同时也可能引发自身的尿路感染。
基础疾病:如果男性本身有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会影响尿液的正常排出,尿液潴留容易引起细菌繁殖,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并且可能在夫妻生活中相互传染。
四、夫妻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
1.膀胱炎
共同表现: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即排尿次数增多,每次尿量少,一有尿意就迫不及待地要排尿,排尿时尿道有烧灼感。女性患者可能还会出现下腹部疼痛不适,部分患者可出现血尿,尿液外观呈粉红色、红色等。
不同性别表现细节:女性膀胱炎患者在性生活后症状可能会加重,男性膀胱炎患者如果伴有前列腺炎等疾病,可能会在排尿终末出现尿道滴白等情况。
2.肾盂肾炎
全身症状:夫妻双方均可出现发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体温可高达38℃-39℃甚至更高。
局部症状:除了膀胱炎的尿频、尿急、尿痛外,还会有腰痛,多为单侧或双侧腰部胀痛或酸痛,肾区有叩击痛。女性肾盂肾炎患者可能在妊娠期发病时,症状可能不典型,但同样需要重视,因为妊娠合并肾盂肾炎可能会对母婴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如导致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等;男性肾盂肾炎患者如果是血行感染引起,可能有原发病灶的表现,如皮肤感染灶等。
五、诊断方法
1.尿液检查
尿常规:可见白细胞尿、血尿,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提示存在白细胞尿,对尿路感染有提示意义。还可观察尿中红细胞数量等情况。
尿细菌学检查: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重要依据,菌落计数≥10CFU/ml为有意义菌尿,提示尿路感染;10-10CFU/ml为可疑阳性,需复查;<10CFU/ml可能为污染。对于夫妻双方,需要分别留取清洁中段尿进行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的病原菌。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了解泌尿系统的形态、结构,如是否有肾结石、输尿管扩张、肾脏大小形态等情况,有助于发现引起尿路感染的解剖异常,如尿路梗阻等。对于妊娠期女性尿路感染患者,超声检查可以监测胎儿情况以及肾脏等泌尿系统的情况,避免因X线等检查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男性患者如果怀疑有前列腺疾病等引起的尿路感染,超声检查也有助于评估前列腺的情况。
六、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多饮水:增加尿量,起到冲洗尿道的作用,每天饮水量应在2000ml以上,通过频繁排尿,将尿道内的细菌排出体外,减轻炎症反应。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患者,都应鼓励多饮水,这是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措施。
注意休息:患病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让身体有足够的能量来对抗感染。对于妊娠期女性尿路感染患者,休息尤为重要,良好的休息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胎儿的健康。
2.抗感染治疗
根据病原菌选择药物: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尿路感染,需要根据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例如,大肠埃希菌感染常选用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等,但要注意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的禁忌)、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对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常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等。在选择药物时,要充分考虑夫妻双方的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例如,妊娠期女性不能使用喹诺酮类等对胎儿有潜在影响的药物,需要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
夫妻同治:由于尿路感染可能在夫妻间相互传播,所以如果一方确诊为尿路感染,另一方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建议同时进行检查和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导致病情反复。例如,女性患有膀胱炎,男性可能尿道内也有细菌定植,虽然没有症状,但如果不同治,女性治愈后可能再次被男性传染而复发。
七、预防措施
1.个人卫生方面
性生活卫生:夫妻双方在性生活前后都应清洗外阴部,男性要翻开包皮清洗包皮垢,女性要注意清洗外阴及肛门周围,保持局部清洁。性生活后,双方都应排尿一次,通过尿液的冲刷作用减少尿道内细菌的数量。
日常清洁: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内裤应选择棉质、宽松的,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减少局部细菌滋生的环境。
2.生活方式方面
男性:避免长期久坐,定时起身活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包皮过长或包茎的男性,建议在适当时机进行包皮环切术,减少细菌滋生的隐患。
女性:注意经期卫生,使用合格的卫生巾,并勤换卫生巾。妊娠期女性要特别注意外阴清洁,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孕期保健,定期进行泌尿系统相关检查。
夫妻双方:均衡饮食,加强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免疫力低下是容易发生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通过合理饮食(如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和适度运动(如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概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