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胃息肉并非只能通过手术治疗,是否手术需结合息肉大小、形态、数量及患者症状综合判断。

直径小于2厘米、形态规则且无症状的胃息肉,通常无需立即手术。这类息肉可通过定期胃镜复查监测变化,或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诱因进行药物治疗,如使用抗生素联合抑酸剂控制炎症。若息肉表面光滑但体积较大,或伴随腹痛、黑便等症状,则需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黏膜剥离术等微创方式切除,以降低癌变风险。对于直径超过2厘米、广基型息肉,或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手术干预更为必要,但具体术式仍需根据患者基础疾病、年龄等因素个性化选择。
发现胃息肉后,应尽快前往消化内科完善胃镜及病理检查,明确息肉性质与风险等级。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调整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同时保持规律作息。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胃镜,观察创面愈合及复发情况,若出现呕血、持续腹痛等异常症状,需立即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