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乳糖不耐受是指因体内乳糖酶分泌不足,无法完全消化母乳或配方奶中的乳糖,导致肠道渗透压升高、产气增多,引发腹泻、腹胀、腹痛等症状。

乳糖是母乳和配方奶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需经小肠刷状缘的乳糖酶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才能被吸收。若婴儿乳糖酶活性低或数量不足,未被分解的乳糖进入结肠后被细菌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和短链脂肪酸,刺激肠壁引发腹泻,粪便常呈酸臭味、泡沫状,伴肠鸣音亢进。原发性乳糖不耐受多与遗传相关,早产儿因乳糖酶系统发育不成熟更易出现;继发性则多由肠道感染、过敏或炎症损伤肠黏膜导致,待原发病恢复后乳糖酶活性可逐渐回升。
若婴儿每日腹泻超过6次,伴体重增长缓慢、尿量减少或精神萎靡,需及时就医排查乳糖不耐受。医生可能通过粪便酸性测试、尿半乳糖检测或无乳糖饮食试验确诊,轻症可尝试少量多次哺乳或添加乳糖酶,重症需短期改用无乳糖配方奶,避免长期腹泻引发脱水或营养不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