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尿失禁通常是由盆底肌松弛、分娩损伤、激素水平变化、膀胱功能异常、腹压长期增高等原因引起。

1.盆底肌松弛
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过度牵拉盆底肌,导致盆底肌纤维损伤、弹性下降,无法有效支撑膀胱和尿道,膀胱控尿能力减弱,出现产后尿失禁,咳嗽、打喷嚏时尿液易流出。
2.分娩损伤
难产、产程过长或使用产钳助产,可能损伤盆底神经或尿道括约肌,导致尿道关闭功能异常,引发产后尿失禁,多表现为急迫性尿失禁,有尿意时无法及时控制排尿。
3.激素水平变化
产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导致盆底肌和尿道黏膜组织松弛、弹性降低,进一步影响膀胱和尿道功能,加重产后尿失禁症状,随着激素水平恢复,症状可能逐渐改善。
4.膀胱功能异常
分娩过程中膀胱受压迫,导致膀胱黏膜充血、敏感性升高,或膀胱逼尿肌功能紊乱,出现膀胱过度活动,引发产后尿失禁,伴随尿频、尿急,严重时尿液不自主流出。
5.腹压长期增高
产后便秘、咳嗽或过早进行重体力劳动,导致腹压长期增高,持续压迫膀胱和盆底肌,加重盆底肌松弛,诱发或加重产后尿失禁,调整生活习惯后症状可部分缓解。
若产后尿失禁持续超过3个月、影响日常生活,或伴随尿液浑浊、尿痛,应及时就医,通过盆底肌功能评估、尿流动力学检查明确病因,尽早进行康复治疗或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