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胆囊炎的方法通常包括症状评估、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特殊检查等。

1、症状评估
胆囊炎典型症状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常伴恶心、呕吐、发热,尤其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若出现黄疸(皮肤、巩膜发黄),需警惕胆总管受累或合并胆石症,需及时记录症状频率与诱因。
2、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触诊判断右上腹压痛、反跳痛,墨菲征(Murphysign)阳性(深吸气时因胆囊触痛导致呼吸中止)是急性胆囊炎的特征性表现。慢性胆囊炎可能仅表现为局部轻压痛,需结合病史综合判断。
3、血液检查
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1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提示感染;肝功能检查中,胆红素、转(ALT、AST)升高可能反映胆道梗阻或肝细胞损伤;C反应蛋白(CRP)升高则提示炎症活动。
4、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是首选筛查手段,可显示胆囊增大、壁增厚(>3mm)、胆囊结石或“双边征”(胆囊壁水肿);CT或MRI能更清晰显示胆囊周围渗出、穿孔等并发症;M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无需造影剂即可评估胆道系统结构。
5、特殊检查
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可进行胆囊收缩功能试验(口服脂餐后超声观察胆囊排空率),若排空率<30%提示胆囊功能受损;内镜超声(EUS)对微小结石或早期胆囊癌的检出率更高。
胆囊炎确诊需结合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避免仅凭单一指标判断。若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或黄疸,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日常需低脂饮食、规律作息,减少胆囊炎发作风险,有胆结石病史者需定期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