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炎分为亚急性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等类型,其症状及治疗方法各不相同,需要单独分析。

一.症状
1.亚急性甲状腺炎
起病较急,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最特征性表现为甲状腺部位疼痛和压痛,可放射至耳部、下颌、枕部等,疼痛程度不一,少数患者可呈隐痛或胀痛。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也可达39℃以上,发热可持续数天至数周不等。
此外,还可能伴有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疾病初期可出现甲状腺毒症表现,如心慌、手抖、多汗、烦躁、消瘦等;随着病情进展,甲状腺滤泡内甲状腺激素消耗殆尽,可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如怕冷、乏力、嗜睡、体重增加等。
2.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甲状腺肿大,一般为弥漫性、对称性肿大,质地坚韧,表面光滑。少数患者可因甲状腺肿大压迫周围组织,出现颈部压迫感、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
疾病早期甲状腺功能多正常,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为代谢率降低的症状,如怕冷、乏力、记忆力减退、腹胀、便秘等。
3.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
起病急骤,全身症状明显,表现为高热、寒战、乏力等。甲状腺局部红、肿、热、痛明显,疼痛可向耳部、下颌等部位放射,患者常因疼痛而拒按。严重时可出现颈部压迫症状,如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
二.治疗方法
1.亚急性甲状腺炎
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和炎症,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症状较重、伴有高热的患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泼尼松等,能迅速缓解疼痛和减轻甲状腺炎症,但停药后可能复发。对于甲状腺毒症明显的患者,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以缓解心慌、手抖等症状。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期,可给予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直至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
2.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对于甲状腺功能正常且无明显症状的患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即可。当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时,需遵医嘱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进行替代治疗,将甲状腺功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对于甲状腺肿大明显、有压迫症状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术后需长期采取替代治疗。
3.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
主要治疗方法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如头孢克肟等,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对于形成脓肿的患者,需及时进行切开引流,以排出脓液,缓解症状。同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如退热、补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