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息肉手术包括术前准备(评估、检查、选麻醉方式)、手术操作(置入支撑喉镜、切除息肉),术后需注意呼吸道管理、创面护理、饮食管理、声音休息,不同人群手术有特殊考虑,儿童喉部未发育成熟风险高、护理精心,老年患者多基础病术前评估、术后加强监测护理且恢复慢易并发症。
1.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咽喉息肉出现的时间、症状表现(如声音嘶哑、咽部异物感等)、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对于儿童患者,还需了解其生长发育情况、既往手术史等。例如,有高血压的患者需要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以降低手术风险。
检查:进行喉镜检查明确息肉的大小、位置等情况,还可能会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能耐受手术。
麻醉方式选择:一般有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对于息肉较小、患者配合较好的情况可选择局部麻醉;对于息肉较大、儿童患者等通常会选择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时会用喷雾等方式使咽喉局部黏膜麻醉;全身麻醉则通过静脉注射或吸入麻醉药物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
2.手术操作
支撑喉镜置入:患者取仰卧位,医生将支撑喉镜经口腔置入,撑开口腔和咽喉,暴露喉部病变部位,为手术操作提供清晰的视野。
息肉切除:根据息肉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工具,如喉显微剪刀、喉显微钳等。对于较小的息肉可直接用喉显微钳钳除;较大的息肉可能需要用剪刀配合切除。在切除过程中要尽量完整切除息肉,同时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例如,在儿童患者中,由于喉部组织相对娇嫩,更要精准操作,防止过度损伤。
术后注意事项
1.呼吸道管理
术后患者需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包括呼吸频率、深度等。如果是全身麻醉的患者,要注意苏醒过程中的呼吸变化。对于儿童患者,因其气道较窄,更要警惕呼吸道梗阻等情况,一旦发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异常要及时处理。
2.创面护理
术后咽喉部会有创面,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可使用生理盐水漱口,减少口腔细菌滋生,预防创面感染。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局部的药物喷雾等用于创面的恢复,要按照要求使用。儿童患者可能会因为不适而抗拒口腔护理,家长和医护人员要耐心引导和协助。
3.饮食管理
术后初期一般建议进食冷流质饮食,如冷牛奶、冷藕粉等,避免过热食物刺激创面引起出血或疼痛。随着创面逐渐恢复,可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稀粥、软面条等),然后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过硬的食物,防止损伤创面。儿童患者在饮食过渡过程中要根据其年龄和咀嚼能力进行合理调整,确保营养摄入同时避免对创面造成不良影响。
4.声音休息
术后要尽量噤声休息,减少说话,让咽喉部得到充分的恢复。对于儿童患者,要避免其大声哭闹等导致咽喉部过度活动。一般需要噤声1-2周左右,具体时间根据手术情况而定。
不同人群手术的特殊考虑
1.儿童患者
儿童咽喉息肉手术相对成人风险可能更高,因为儿童喉部解剖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黏膜较薄、血管丰富。在手术操作时要更加精细,避免损伤喉部软骨等结构。术后的护理也需要更加精心,如在呼吸道管理方面要密切关注呼吸的细微变化,饮食管理要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提供合适的饮食等。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术前要充分评估这些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确保患者能耐受手术。术后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监测和护理,例如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要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血糖的控制等。同时,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