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的引发因素包括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分娩有胎盘残留等致宫腔有创面、流产后有组织残留等易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宫内节育器放置取出等及刮宫术等手术致内膜损伤感染)、经期卫生不良(经期不注意卫生等致细菌逆行感染)、周围器官炎症蔓延(阑尾、宫颈等邻近器官炎症蔓延累及内膜),不同特殊人群需注意相应事项,如孕产妇要注意卫生等,青春期及育龄期女性宫腔操作选正规机构等,围绝经期女性注意保健及定期检查等。
一、产后或流产后感染
分娩情况:女性分娩后,如存在胎盘残留等情况,宫腔内会有创面,这为细菌入侵提供了便利条件。正常情况下,女性阴道内存在一定菌群,但在分娩过程中,产道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而且产后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此时细菌容易滋生并侵入宫腔引发感染。例如,一些产妇在分娩后,由于胎盘部分残留于宫腔内,残留的胎盘组织会成为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导致子宫内膜炎的发生风险增加。
流产因素: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后,子宫内膜同样会受到损伤,而且如果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较长,或者宫腔内有胎膜等组织残留,都容易引起子宫内膜炎。比如,药物流产后,妊娠组织排出不完全,宫腔内持续有残留物质,就会不断刺激子宫内膜,引发炎症反应。
二、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宫内节育器放置、取出等操作:在进行宫内节育器放置或取出手术时,如果手术器械消毒不严格,或者手术操作过程中没有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就可能将外界的细菌带入宫腔,从而引起子宫内膜炎。另外,术后如果个人卫生护理不当,也会增加感染的几率。例如,在放置宫内节育器后,短时间内如果发生性生活,或者没有保持外阴清洁,细菌就可能通过阴道上行感染至宫腔。
刮宫术等宫腔手术: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等宫腔手术,都会对子宫内膜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使得细菌有机会侵入子宫内膜引发炎症。比如,因异常子宫出血进行刮宫术,术后如果没有做好抗感染措施,就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炎。
三、经期卫生不良
经期护理不当:女性在月经期间,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此时如果不注意经期卫生,使用不洁的卫生巾、卫生纸,或者在经期进行性生活等,都容易使细菌逆行感染宫腔,引发子宫内膜炎。例如,有些女性在月经期间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卫生巾,或者经期盆浴,导致细菌进入阴道并上行至宫腔,引起子宫内膜的炎症反应。
四、周围器官炎症蔓延
阑尾炎等邻近器官炎症:阑尾与女性生殖器官相邻,当阑尾发生炎症时,炎症可能会逐渐蔓延至盆腔,累及子宫内膜,从而引发子宫内膜炎。例如,阑尾脓肿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可能会扩散到盆腔,波及子宫内膜,导致子宫内膜出现炎症性改变。
宫颈炎等生殖系统邻近器官炎症:宫颈发生炎症时,炎症可能会向周围组织蔓延,进而累及子宫内膜。比如,慢性宫颈炎如果长期不愈,炎症可能会逐渐侵袭子宫内膜,引发子宫内膜炎。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产妇:孕产妇在产后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会阴部的清洁,及时更换卫生巾等。对于有胎盘残留等情况的产妇,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处理,以减少感染的风险。同时,产后要注意休息,增强身体抵抗力,促进身体恢复。
青春期及育龄期女性:这一阶段的女性在进行宫腔操作时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术后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护理,保持外阴清洁,避免经期性生活等不良行为。如果出现月经异常、下腹部疼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子宫内膜炎。
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生殖系统的防御功能可能会有所下降,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这一时期的女性要更加注意个人卫生保健,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一旦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