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手术危险性相对较低但仍有一定风险,包括手术相关一般风险如出血、感染、鼻腔粘连等,不同人群手术风险有差异,儿童解剖结构未熟、恢复耐受性差,老年常伴基础疾病增加风险,不过现代医疗下其危险性可控,术前医生会评估并采取措施降风险,患者及家属需术前充分沟通配合。
一、手术相关的一般风险
1.出血风险
任何手术都有出血可能,鼻息肉手术中,鼻腔内血管丰富,手术操作可能损伤血管导致出血。一般来说,轻度出血可通过局部压迫等措施控制,但严重出血可能需要进一步处理,如电凝止血等。不过,随着现代手术技术的发展,这种严重出血的发生率较低,临床统计显示大部分患者术中及术后早期的出血情况可控。
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术前血压控制不佳可能会增加术中出血的风险。因为高血压会使血管压力较高,手术中血管破裂出血的可能性增大。所以这类患者在术前需要严格控制血压,将血压调整到相对稳定且较低的水平,以降低手术出血风险。
2.感染风险
术后感染是鼻息肉手术的潜在风险之一。鼻腔是有菌环境,术后伤口可能受到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如果发生感染,可能出现发热、鼻腔分泌物增多且伴有异味、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以及术后保持鼻腔清洁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例如,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一般用药时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多数为1-3天。但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其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发生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糖尿病患者术后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不利于伤口愈合和预防感染。
3.鼻腔粘连风险
鼻息肉术后鼻腔粘连较为常见。手术创面在愈合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粘连,粘连可能导致鼻腔通气不畅、流涕等症状。预防鼻腔粘连的措施包括术后使用鼻腔扩张器、定期进行鼻腔清理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鼻腔结构相对娇嫩,术后鼻腔粘连的风险可能相对成人稍高一些。儿童在术后需要家长更加注意观察鼻腔情况,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诊,若发现鼻腔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以减少鼻腔粘连的发生。
二、不同人群的手术风险差异
1.儿童患者
儿童鼻息肉患者进行手术时,风险相对成人有其特殊性。儿童的鼻腔、鼻窦等解剖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手术操作需要更加精细,避免损伤周围未发育完全的组织。例如,儿童的眶底、颅底等结构与成人相比更薄,手术中损伤这些结构的风险相对较高。而且儿童术后恢复的耐受性相对较差,需要更加精心的护理。在术后疼痛管理方面,儿童对疼痛的耐受和表达与成人不同,需要采用更适合儿童的疼痛评估和管理方法,如非药物镇痛方法优先考虑,必要时使用儿童适用的镇痛药物。同时,儿童的心理状态也需要关注,术后可能会因为鼻腔不适等原因出现烦躁、哭闹等情况,家长和医护人员需要给予更多的安抚和关怀。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增加鼻息肉手术的风险。例如,老年冠心病患者术中的应激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老年糖尿病患者术后伤口愈合可能延迟,且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所以老年患者在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优化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如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术前要将血压平稳控制在合适范围;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要使血糖控制在相对理想的水平,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
总体而言,鼻息肉手术虽然存在一定风险,但在现代医疗技术条件下,其危险性是可控的。医生会在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手术风险,患者及家属应在术前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相关情况,积极配合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