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及混合感染引发,与免疫力下降等有关,典型症状为突发咽痛等且有症状分级,诊断需结合查体和检查并与相关疾病鉴别,治疗包括一般、抗感染和局部治疗,特殊人群有用药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有扁桃体周围脓肿等,预防需加强锻炼等,反复发作者可考虑手术。
一、急性扁桃体炎的定义与病因
急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位于口咽两侧的淋巴组织)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多由细菌感染(如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或病毒感染(如腺病毒、EB病毒)引发,也可因混合感染导致。其发生与机体免疫力下降、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减弱有关,常见诱因包括受凉、过度疲劳、烟酒过度、有害气体刺激及邻近器官炎症(如鼻炎、咽炎)扩散。
二、临床表现与症状分级
1.典型症状:突发咽痛(吞咽时加剧),可放射至耳部;扁桃体红肿,表面可见黄白色脓性分泌物(化脓性扁桃体炎特征);伴发热(体温38~40℃)、寒战、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儿童患者可能因咽痛拒绝进食,出现流涎、哭闹不安。
2.症状分级:轻度表现为咽痛轻微、扁桃体轻度红肿、体温≤38℃;中度为咽痛明显、扁桃体肿大伴脓点、体温38.1~39℃;重度则出现剧烈咽痛、吞咽困难、扁桃体弥漫性肿胀、体温>39℃,可能伴张口受限、呼吸困难等并发症风险。
三、诊断依据与鉴别要点
1.诊断标准:结合咽部查体(扁桃体充血、肿大、脓性渗出物)及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C反应蛋白升高)。链球菌感染者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可能升高,病毒检测(如EB病毒抗体)可辅助鉴别病因。
2.鉴别诊断:需与急性咽炎(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扁桃体无显著肿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咽峡炎伴肝脾肿大、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升高)、白血病(咽部溃疡伴全身出血倾向、血常规异常)等疾病区分。
四、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进食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用温盐水(240ml温水+1/4茶匙盐)漱口,每日3~4次,可缓解咽痛。
2.抗感染治疗:细菌性感染首选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病毒性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无需抗病毒药物。需注意,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年龄禁忌,避免使用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及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
3.局部治疗:含漱剂(如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可减少口腔细菌;含片(如西地碘含片)能局部消炎;雾化吸入(如布地奈德混悬液)可减轻咽部黏膜水肿。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3岁以下儿童因免疫系统未完善,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如扁桃体周围脓肿),需密切观察呼吸、吞咽情况;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
2.孕妇及哺乳期女性: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相对安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使用四环素类(可能影响胎儿骨骼发育)及磺胺类(可能引发新生儿核黄疸)。
3.老年人及合并基础疾病者: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感染可能引发血糖波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警惕感染诱发急性加重;免疫力低下者(如HIV感染者)需延长疗程或联合用药。
六、并发症与预防措施
1.常见并发症:扁桃体周围脓肿(表现为单侧咽痛加剧、张口受限)、急性中耳炎(耳痛、听力下降)、急性风湿热(关节痛、心脏炎)及急性肾小球肾炎(血尿、蛋白尿)。
2.预防策略: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受凉及过度劳累;保持口腔卫生,定期更换牙刷;流感高发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对反复发作者(每年≥7次或连续3年每年≥5次),可考虑扁桃体切除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