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有多种症状表现,腹痛方面急性胆囊炎疼痛多在右上腹且可放射,诱因常为进食油腻等,慢性胆囊炎腹痛较轻且进食油腻后加重;消化道症状有恶心、呕吐、腹胀,恶心呕吐急慢性胆囊炎均可出现,腹胀进食后更明显;发热方面急性胆囊炎多有38℃左右发热,重者超39℃,慢性胆囊炎少发热,若有提示合并其他感染;黄疸是胆囊炎引起胆道梗阻时出现,急性胆囊炎出现黄疸常病情重,慢性胆囊炎出现黄疸需排查其他胆道病变。
一、腹痛
1.疼痛部位
急性胆囊炎发作时,疼痛多位于右上腹,开始时疼痛可能不太剧烈,呈间歇性,随后会逐渐加重,变为持续性疼痛。疼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这是因为胆囊的神经支配与肩部、背部的神经有关联。对于儿童患者,腹痛表现可能不太典型,需要仔细观察。在老年患者中,由于感觉神经可能不太敏感,腹痛症状可能相对不那么剧烈,但仍需引起重视。
慢性胆囊炎的腹痛症状相对较轻,多为右上腹隐痛或胀痛,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可能会加重,这是因为进食油腻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而慢性胆囊炎患者的胆囊收缩功能可能已经存在一定问题。
2.疼痛诱因
急性胆囊炎常因进食油腻食物、饱餐等诱因发作。比如,一次性进食大量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后,胆囊需要强烈收缩来排空胆汁,从而引发炎症发作导致腹痛。对于生活方式不健康、长期高脂饮食的人群,更容易诱发急性胆囊炎的腹痛。儿童如果食用过多油炸食品等油腻食物也可能诱发。老年患者如果本身胆囊功能已经有所减退,在进食油腻后也易出现腹痛。
慢性胆囊炎的腹痛诱因往往与饮食不规律、长期摄入油腻食物等有关,患者可能平时就有间断的右上腹不适,在进食不合适的食物后加重。
二、消化道症状
1.恶心、呕吐
无论是急性胆囊炎还是慢性胆囊炎患者,都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急性胆囊炎时,由于胆囊炎症刺激,会引起胃肠道反应,导致恶心,严重时可出现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儿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时,需要注意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鉴别,因为儿童表达可能不准确。老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可能会影响营养状况,需要关注其电解质平衡等情况。慢性胆囊炎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相对较轻,多为间断发作。
2.腹胀
胆囊炎患者常伴有腹胀症状,这是因为胆囊炎症会影响消化功能,胆汁分泌和排泄受到影响,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患者会感觉上腹部胀满不适,尤其是在进食后更为明显。对于患有胆囊炎的儿童,腹胀可能会影响其食欲和生长发育,需要及时关注。老年患者腹胀可能会加重其身体的不适,影响生活质量。
三、发热
1.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一般在38℃左右,也有部分患者体温可升高至39℃以上。这是因为胆囊发生炎症时,身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产生炎症反应,导致发热。儿童急性胆囊炎时发热情况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一些儿童可能体温升高较明显,而另一些可能体温轻度升高。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发热时可能病情变化较快,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2.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患者一般很少出现发热症状,若出现发热,往往提示可能合并有其他感染情况,如胆道感染加重等,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
四、黄疸
1.出现情况
当胆囊炎引起胆道梗阻时,可能会出现黄疸症状。比如,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管内,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胆红素逆流进入血液,从而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急性胆囊炎患者出现黄疸相对较少见,若出现往往提示病情较重。慢性胆囊炎一般不会出现黄疸,若慢性胆囊炎患者出现黄疸,也需要考虑是否有胆道系统其他病变,如胆管结石、胆管癌等情况。儿童出现黄疸时需要警惕先天性胆道疾病等可能,老年患者出现黄疸则要全面排查胆道系统的病变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