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与奶癣有区别,奶癣是婴儿湿疹,定义范畴上湿疹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奶癣特指婴儿期且与婴儿皮肤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上湿疹各年龄段表现不同,奶癣多在出生1-3个月婴儿头面部出现红斑等;病因方面湿疹是多种内外因素致迟发型变态反应,奶癣与婴儿皮肤、遗传、食物过敏等有关;诊断鉴别上湿疹依病史等诊断需与其他病鉴别,奶癣据年龄和头面部表现诊断需与脂溢性皮炎区分;护理上都要保持皮肤清洁保湿等,治疗上奶癣婴儿用药谨慎,成人湿疹据病情选药但都遵循证用药原则。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病因复杂,是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奶癣其实就是婴儿湿疹,是特指发生在婴儿时期的湿疹,主要与婴儿的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遗传、过敏等因素相关,发病对象主要是婴幼儿群体。
临床表现
湿疹: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人群,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则表现为皮肤增厚、浸润,苔藓样变等,瘙痒剧烈,不同部位的湿疹表现有一定特点,如手部湿疹常与接触外界刺激物有关,表现为干燥、皲裂、脱屑等;面部湿疹可能因接触护肤品等出现红斑、丘疹等。其症状表现不受特定年龄限制,不同年龄阶段的湿疹表现会结合该阶段皮肤特点有所差异。
奶癣:多发生在出生后1-3个月的婴儿,好发于头面部,初起时为红斑,之后可逐渐出现丘疹、丘疱疹,严重时会有渗出、糜烂,常因瘙痒患儿会烦躁哭闹,病变部位边界不太清晰,随着病情发展,也可能向头皮、额部、眉间、颈部等蔓延。
病因方面
湿疹:内部因素包括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内分泌失调、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等;外部因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热、热水烫洗以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湿疹,是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迟发型变态反应。
奶癣:婴儿自身皮肤角质层薄,含水量比成人高,皮脂分泌少,对外界刺激的抵御能力差,容易受到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刺激引发过敏反应;遗传因素也较为重要,如果父母有过敏性疾病病史,如湿疹、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婴儿患奶癣的概率会增加;食物过敏是常见诱因,比如对牛奶、鸡蛋、鱼虾等食物中的蛋白质过敏,进食后可通过母乳或直接进食进入婴儿体内引发过敏反应导致奶癣。
诊断与鉴别
湿疹:主要根据病史、皮疹形态及特点等进行诊断,需要与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等疾病相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明确的接触史,皮疹局限于接触部位,边界清楚,去除接触物后病情易好转;神经性皮炎常有苔藓样变,皮疹多分布于颈部、肘部、骶尾部等,瘙痒呈阵发性;特应性皮炎有家族过敏史,除了皮肤表现外,常伴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过敏表现。
奶癣:主要依据婴儿的发病年龄(出生后1-3个月)以及头面部的典型皮疹表现来诊断,一般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婴儿的喂养情况、家族过敏史等进行综合判断,通常需要与脂溢性皮炎相鉴别,脂溢性皮炎也常见于婴儿,好发于头皮、眉间等部位,表现为油腻性鳞屑,而奶癣虽也可累及这些部位,但皮疹以红斑、丘疹、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等特点可与脂溢性皮炎区分。
在护理方面,无论是湿疹还是奶癣的婴儿,都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洗浴,洗浴后及时涂抹保湿霜以维持皮肤屏障功能。对于奶癣婴儿,要特别留意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母乳喂养的母亲也要注意饮食,避免食用易过敏食物;而对于一般湿疹患者,要避免接触各种可疑的致敏原。在治疗上,奶癣由于是婴儿,用药需更加谨慎,多选用温和的外用药物,而成人湿疹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选用不同强度的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但都需遵循循证医学的用药原则,以确保安全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