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压力因素(垂直压力、摩擦力、剪切力)、营养状况(蛋白质缺乏、维生素缺乏、微量元素缺乏)、皮肤潮湿(汗液刺激、尿液粪便刺激)以及年龄因素(老年人皮肤老化、儿童皮肤薄嫩等致抵抗力和修复力差易引发褥疮)。
摩擦力:皮肤受到摩擦力作用时,会损伤皮肤的角质层。当患者在床上活动或搬运患者时,皮肤与床单、衣物等表面发生摩擦,如皮肤被擦伤后,再受到汗液、尿液等的刺激,就容易发生褥疮。肥胖患者皮肤褶皱多,活动时褶皱间皮肤摩擦力增大,更易出现褥疮问题。
剪切力:剪切力是两层组织相邻表面间的滑行,产生进行性相对移位所引起的、由摩擦力和压力相加而成。例如,半卧位时,身体下滑,皮肤和肌肉组织由于重力作用向下滑行,而骨骼及深部组织由于摩擦力的作用相对固定,导致皮肤及深层组织间出现剪切力,破坏血管结构,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引发褥疮。长期坐轮椅的人群,臀部与轮椅之间容易产生剪切力,也是褥疮的高发部位。
营养状况
蛋白质缺乏: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缺乏蛋白质会使皮肤组织修复能力下降。当身体处于负氮平衡时,皮肤组织更新速度减慢,抵抗力降低。例如,长期营养不良的患者,尤其是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慢性肾衰竭等)的患者,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容易发生褥疮。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减退,蛋白质吸收利用能力下降,如果饮食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更易出现营养缺乏导致的褥疮风险增加。
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B族等对皮肤的健康至关重要。维生素C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缺乏维生素C会影响胶原蛋白的合成,使皮肤弹性降低,血管壁韧性减弱。维生素B族缺乏会引起皮肤代谢障碍,导致皮肤抵抗力下降。例如,长期素食且饮食不均衡的患者,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增加褥疮发生的可能性。
微量元素缺乏:如锌、铜等微量元素与皮肤的修复和免疫功能密切相关。锌是许多酶的组成成分,参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修复过程;铜在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当体内锌、铜等微量元素缺乏时,会影响皮肤组织的正常修复,使褥疮发生的几率升高。
皮肤潮湿
汗液刺激:大量出汗会使皮肤处于潮湿状态,皮肤角质层被汗液浸渍后,通透性增加,削弱了皮肤的屏障功能,容易受到损伤。汗液中的电解质等成分还会刺激皮肤,导致皮肤酸碱度改变,破坏皮肤的酸性环境,使皮肤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例如,高热患者大量出汗时,如果不能及时清洁皮肤,就容易发生褥疮。儿童代谢旺盛,出汗较多,如果家长未能及时为儿童更换潮湿的衣物和床单,也容易引发褥疮。
尿液、粪便刺激:尿失禁或大便失禁的患者,皮肤长时间受到尿液、粪便的刺激,其中的尿素、尿酸等化学物质会刺激皮肤,导致皮肤酸碱度改变,损伤皮肤屏障,容易引起皮肤炎症和褥疮。例如,老年痴呆患者可能出现尿失禁情况,若不能及时清理,会大大增加褥疮发生的风险。对于这类患者,需要加强皮肤的清洁和护理,保持皮肤干燥。
年龄因素
老年人:老年人皮肤老化,表皮变薄,皮下脂肪减少,皮肤松弛,弹性降低,汗腺、皮脂腺功能减退,皮肤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下降。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血液循环功能逐渐衰退,血管弹性降低,血流速度减慢,局部组织更容易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从而增加了褥疮的发生风险。例如,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褥疮的概率明显高于年轻人。
儿童:儿童皮肤薄嫩,角质层发育不完善,皮肤屏障功能较弱。而且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活动能力相对较弱,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时,皮肤受压部位血液循环容易受到影响。如果儿童长期卧床或使用尿布等护理不当,也容易引发褥疮。例如,早产儿皮肤更加娇嫩,皮肤屏障功能更差,发生褥疮的风险更高,需要特别注意皮肤的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