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的发生有感染和非感染等多方面因素。感染因素包括细菌(如大肠杆菌等通过污染水源食物传播)、病毒(轮状、诺如病毒经粪-口途径)、寄生虫(如阿米巴原虫因食用污染水源食物感染);非感染因素有饮食(食物过敏、不规律不洁饮食)、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化疗药物副作用)、环境(腹部受凉)、应激(精神紧张焦虑影响肠道功能)等因素均可引发急性肠炎。
一、感染因素
(一)细菌感染
1.常见致病菌:如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等。例如,食入被大肠杆菌污染的食物,大肠杆菌可在肠道内繁殖,释放毒素,引起肠道炎症反应。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成人更易受到细菌感染引发急性肠炎,而老年人肠道功能减退,也可能因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相关细菌导致发病。
2.感染途径:多通过被污染的水源、食物传播。不卫生的烹饪过程,如生熟食材交叉污染,也会导致细菌感染肠道引发急性肠炎。
(二)病毒感染
1.常见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较为常见。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肠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诺如病毒则在各年龄段人群中均可引起感染,尤其在集体生活场所易传播。
2.感染方式: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比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未彻底洗手就进食,或者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等。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卫生习惯相对较差,且在托幼机构等集体环境中交叉感染风险较高;老年人如果接触了被污染的环境,也容易感染病毒引发急性肠炎。
(三)寄生虫感染
1.常见寄生虫:如阿米巴原虫、贾第虫等。阿米巴原虫感染可导致肠道出现炎症反应,引起腹痛、腹泻等急性肠炎症状。
2.感染来源:多因食用被寄生虫卵污染的水源或食物而感染。生活在卫生条件较差地区的人群,或者有生食习惯的人群,感染寄生虫的风险相对较高,儿童如果在卫生条件不佳的环境中玩耍后未注意手部清洁进食,也可能感染寄生虫引发急性肠炎,老年人若接触了受污染的环境且肠道抵抗力下降时也易感染。
二、非感染因素
(一)饮食因素
1.食物过敏:部分人群对某些食物过敏,如牛奶、海鲜等,食用后可引起肠道的变态反应,出现急性肠炎症状。儿童可能对牛奶蛋白过敏较为常见,而有食物过敏史的人群在接触过敏原食物时更易发病。
2.饮食不规律或不洁:过度进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或者食用变质食物等。例如,夏季过多食用冰镇冷饮,刺激肠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发急性肠炎;食用变质的剩菜剩饭,其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肠道黏膜,引起炎症。
(二)药物因素
1.某些药物副作用: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等),这类药物可能会损伤肠道黏膜,影响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引发急性肠炎。老年人由于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可能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其中部分药物可能有肠道副作用风险;儿童如果因病情需要使用了可能有肠道副作用的药物,也需密切关注肠道反应。
2.化疗药物:癌症患者在化疗过程中使用的某些化疗药物可能会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引起急性肠炎,这与化疗药物对肠道细胞的毒性作用有关,不同年龄的癌症患者在化疗时都可能面临这种药物相关的急性肠炎风险,但儿童化疗时需特别谨慎,因为其身体耐受性等与成人不同。
(三)其他因素
1.环境因素:腹部受凉可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引起肠道痉挛,进而引发急性肠炎。尤其是儿童,腹部保暖不当更容易因环境温度变化出现这种情况;老年人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也易因腹部受凉发病。
2.应激因素:精神过度紧张、焦虑等应激状态下,可能会影响植物神经功能,从而影响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急性肠炎发生。不同年龄人群在面临重大生活事件等应激情况时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儿童可能因学习压力等产生应激,老年人可能因家庭变故等出现应激状态而引发急性肠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