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皮肤过敏有常见表现如皮肤瘙痒、红斑丘疹等,常见诱因包括食物、接触性、吸入性因素,诊断需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非药物干预有避免接触过敏原、皮肤护理,严重时用抗组胺药物等治疗,小儿过敏时家长要注意避免搔抓、观察症状、选合适衣物及谨慎饮食。
一、小儿皮肤过敏的常见表现
小儿皮肤过敏时可能出现多种表现,如皮肤瘙痒、红斑、丘疹等。瘙痒会使小儿不断搔抓皮肤,可能导致皮肤破损、渗出等情况。例如,接触某些过敏原后,面部、手部等部位可能迅速出现红斑,形状不规则,边界可能清楚或不清楚,还可能伴有小的丘疹。
二、小儿皮肤过敏的常见诱因
1.食物因素:常见的易引起小儿皮肤过敏的食物有牛奶、鸡蛋、鱼虾等。以牛奶为例,部分小儿对牛奶中的蛋白质过敏,在饮用牛奶后可能出现皮肤过敏反应。这是因为小儿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食物中的某些成分耐受性较差。
2.接触性因素:接触某些物质也可导致过敏,如化纤衣物、某些化妆品、植物(如花粉、某些植物的汁液等)。小儿皮肤娇嫩,接触化纤衣物时,化纤材质可能刺激皮肤引发过敏,表现为皮肤发红、瘙痒等。
3.吸入性因素: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吸入物也可能引起小儿皮肤过敏。在花粉传播季节,小儿接触到空气中的花粉后,可能出现皮肤过敏症状,如面部、颈部皮肤瘙痒、起疹等。
三、小儿皮肤过敏的诊断
1.详细病史询问:了解小儿发病前的接触史、饮食情况、既往过敏史等。比如询问小儿最近是否更换了新的护肤品、是否食用了新的食物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判断可能的过敏原。
2.体格检查:医生会仔细检查小儿皮肤的表现,观察红斑、丘疹等的形态、分布等情况。同时,可能会检查小儿的呼吸道、消化道等其他部位是否有过敏相关表现。
3.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可能会进行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过敏原液体滴于小儿前臂,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若小儿对该过敏原过敏,则会在15分钟内出现皮肤红肿、风团等阳性反应;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则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定过敏原的IgE水平来判断是否过敏。
四、小儿皮肤过敏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1.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果明确了过敏原,应严格避免小儿再次接触。例如,如果是对尘螨过敏,要保持室内清洁,经常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使用防螨寝具等;如果是对花粉过敏,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小儿外出,尤其是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
2.皮肤护理:保持小儿皮肤清洁、干燥。用温水给小儿洗澡,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沐浴产品。洗澡后及时涂抹温和的保湿霜,保持皮肤的水分,有助于修复皮肤屏障。例如,选择含有神经酰胺、角鲨烷等成分的保湿霜,这些成分有助于增强皮肤屏障功能。
五、小儿皮肤过敏的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
当小儿皮肤过敏症状较严重时,可能会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但需注意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根据小儿的年龄、体重等合理选择药物,且要密切观察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同时,非甾体抗炎药物等也可能在必要时根据病情使用,但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
六、特殊人群(小儿)皮肤过敏的温馨提示
小儿皮肤过敏时,家长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不要让小儿搔抓皮肤,以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可以给小儿剪短指甲,必要时给小儿戴上棉质手套。其次,要密切观察小儿的症状变化,如果过敏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如出现呼吸急促、面部肿胀等严重情况,应立即就医。另外,在选择衣物时,要选择纯棉、宽松的衣物,避免穿着化纤、紧身的衣物刺激皮肤。同时,要注意小儿的饮食,避免食用已知的过敏食物,在添加新的食物时要谨慎,从小量开始添加,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