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发烧需观察监测体温、一般状况,可通过松解衣物、环境调节、温水擦浴、额头冷敷物理降温,保证水分摄入、调整饮食,出现体温过高、伴随严重症状等情况及时就医,新生儿及有基础疾病小儿感冒发烧更需重视,异常即送医或尽早就诊。
一、观察与监测
1.体温监测:小儿感冒发烧时,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对于3个月以上的婴儿,可每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对于新生儿,可能需要更频繁的监测。通过体温监测能了解体温的波动趋势,一般来说,体温超过38.5℃需要引起重视,但也不能仅以体温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还需结合小儿的精神状态等情况。比如,若小儿体温在38℃左右,但精神状态良好,可能病情相对较轻;若体温虽不高,但精神萎靡,也需要及时处理。
2.一般状况观察:观察小儿的精神状态、食欲、有无咳嗽、流涕、呕吐、腹泻等伴随症状。如果小儿精神状态尚可,能正常进食,可能病情处于相对稳定阶段;若出现精神差、拒食、频繁呕吐、腹泻、呼吸急促等情况,提示病情可能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
二、物理降温方法
1.散热降温:
松解衣物:给小儿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包裹过紧。这样有利于散热,比如可以给小儿穿棉质的单衣,解开领口等,促进身体热量散发。
环境调节: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在22-25℃左右,湿度在50%-60%为宜。合适的环境温度能帮助小儿身体维持正常的散热功能,例如在炎热的天气里,可以通过开空调将室内温度调节到合适范围,让小儿感觉舒适。
2.局部降温:
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给小儿擦浴,主要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浴时间约10-15分钟,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但要注意,擦浴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小儿着凉,而且如果小儿有寒战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擦浴。
额头冷敷:将毛巾用冷水浸湿后拧干,敷在小儿额头,每5-10分钟更换一次。额头冷敷可以帮助降低头部温度,缓解因发烧引起的不适。
三、饮食调整
1.保证水分摄入:鼓励小儿多喝温开水,以补充因发热出汗而丢失的水分,防止脱水。可以少量多次饮用,比如每隔15-20分钟让小儿喝几口水。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毒素排出。
2.合理饮食:给予小儿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汤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因为小儿感冒发烧时胃肠道功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更有利于消化吸收,例如可以给小儿煮些软烂的米粥,搭配少量的青菜末等。
四、及时就医的情况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带小儿就医:
1.体温相关:体温超过39℃,或者体温持续升高,经过物理降温等处理后体温仍无下降趋势;对于3个月以下的婴儿,体温超过38℃就需要警惕,应及时就医。因为婴儿免疫力相对较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2.伴随症状严重:出现频繁抽搐、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呕吐剧烈且无法进食进水、精神极度萎靡等情况。例如,小儿在发烧时突然出现双眼上翻、四肢抽搐,这可能是高热惊厥的表现,需要立即就医;若小儿呼吸急促,甚至口唇发紫,提示可能存在呼吸系统的严重问题,必须尽快就诊。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新生儿(出生28天内)感冒发烧,由于其生理特点特殊,免疫系统不完善,病情变化快。家长更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呼吸、面色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送往医院,因为新生儿发烧可能很快发展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等,不能耽误。而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小儿,如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感冒发烧可能会诱发基础疾病加重,所以这类小儿出现感冒发烧时,要更加密切监测病情,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必要时尽早到医院就诊,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小儿对发烧的耐受能力和病情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