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会头痛,其机制与体温升高影响脑部血管舒缩功能、代谢及水电解质紊乱有关,不同类型中暑头痛表现不同,儿童、老年人、高温作业人群中暑头痛各有特点及需注意事项,如儿童易被忽视、老年人易伴基础病影响、高温作业人群易有慢性损害需做好防护等。
一、中暑导致头痛的机制
1.体温升高影响
中暑时体温显著升高,人体体温调节失衡,过高的体温会影响脑部血管的舒缩功能。正常情况下,脑部血管通过自身调节维持合适的血流量和颅内压力等。当体温升高时,脑部血管扩张,可能引起血管性头痛。例如,研究表明,中暑患者体温每升高1℃,脑部血管的扩张程度会有相应变化,进而刺激神经末梢导致头痛。
高温还会使脑部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而脑部对缺氧较为敏感,缺氧会引起脑血管扩张、颅内压升高等,从而引发头痛。
2.水电解质紊乱影响
中暑时大量出汗,会导致水电解质丢失,如钠、钾等电解质失衡。钠离子对于维持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等有重要作用,当钠离子浓度异常时,会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引发头痛。例如,低钠血症时,神经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水分进入细胞内,引起脑细胞水肿,颅内压升高,出现头痛等症状;钾离子失衡也会影响神经-肌肉的正常传导,间接导致头痛相关的神经功能异常。
二、不同类型中暑的头痛表现
1.热痉挛
热痉挛通常是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导致水电解质丢失引起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同时可能伴有头痛。这种头痛多是由于水电解质紊乱影响神经功能所致,头痛程度可能因水电解质丢失程度而异,一般在补充水电解质后,头痛等症状可逐渐缓解。
2.热衰竭
热衰竭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血容量不足,外周血管扩张引起的。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晕、口渴、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其头痛是因为血容量不足导致脑部供血相对不足,同时外周血管扩张后颅内血管压力等变化引起。患者往往有明显的脱水表现,如皮肤苍白、湿冷等,头痛在补充血容量、纠正脱水后可改善。
3.热射病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患者体温可高达40℃以上,常伴有头痛、头晕、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等。此时,严重的体温升高和体内代谢紊乱对脑部的损害更为严重,高温引起的脑部细胞损伤、颅内压显著升高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剧烈头痛,病情往往较为危急,需要立即进行抢救处理。
三、不同人群中暑头痛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中暑时头痛可能更为明显且易被忽视。儿童中暑头痛可能还伴有嗜睡、烦躁不安等表现。由于儿童对中暑的耐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与成人不同,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在高温环境下的表现,如发现儿童有头痛、多汗、精神差等情况,应立即将儿童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分等。因为儿童中暑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快速进展为严重的热射病等,对脑部等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损伤。
2.老年人
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基础疾病,如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等,中暑时头痛可能与基础疾病相互影响。老年人中暑头痛可能同时伴有血压波动等情况,头痛可能更为复杂。老年人对高温的适应能力下降,在高温环境下更容易发生中暑,且发生中暑后恢复较慢。所以老年人在高温天气要尽量减少外出,若必须外出要做好防护措施,一旦出现头痛等中暑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因为老年人中暑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如脑血管意外等风险增加。
3.高温作业人群
长期从事高温作业的人群,如建筑工人、户外劳动者等,对中暑头痛可能有一定的耐受性,但长期反复的中暑头痛可能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慢性损害。这类人群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应定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佩戴合适的防暑装备,如遮阳帽、防暑降温服等,以减少中暑发生的几率,降低头痛等中暑相关症状的出现频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