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肥大手术包括术前准备(评估患者、术前准备工作)、手术操作(选择麻醉方式、采用扁桃体剥离术或挤切术操作)、术后处理(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创面观察与处理),特殊人群如儿童患者要谨慎且关注多方面,老年患者要控制基础疾病、注意术中术后对心肺等影响及基础疾病监测护理。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既往手术史、药物过敏史、呼吸系统疾病史等。对于儿童患者,要了解其生长发育情况、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等。通过多导睡眠监测等检查评估扁桃体肥大对呼吸功能的影响程度。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口腔、咽喉部检查,心肺功能检查等。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要特别关注其营养状况和一般健康状态,确保能够耐受手术。
2.术前准备工作
术前禁食禁水,一般成人术前6-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儿童根据年龄适当调整禁食禁水时间,以防止术中呕吐引起窒息。
术前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尤其是对于有反复扁桃体炎发作史的患者。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尤其是儿童患者及其家长,向他们解释手术的过程、目的和预期效果,缓解其紧张情绪。
二、手术操作过程
1.麻醉方式选择
成人多采用局部麻醉加静脉镇静,儿童一般采用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时要确保气道管理安全,因为扁桃体肥大可能会影响气道通畅性。
2.手术入路与操作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扁桃体剥离术和扁桃体挤切术。
扁桃体剥离术:
首先用扁桃体钳夹持扁桃体,用弯刀切开扁桃体周围黏膜。然后用扁桃体剥离器分离扁桃体被膜与扁桃体实质,从上极开始,逐步将扁桃体与周围组织分离,直到整个扁桃体被完整剥离。在分离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如咽旁间隙等结构。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扁桃体周围组织相对疏松,分离时要更加轻柔,防止过度损伤。
扁桃体挤切术:
用挤切刀的环状刀圈套住扁桃体下极,然后用另一刀片挤压扁桃体,使扁桃体被挤切刀的刀刃切断,从而将扁桃体摘除。这种手术方式相对快捷,但对手术者的操作技巧要求较高,尤其是对于儿童患者,要准确把握挤切的力度和位置,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三、术后处理
1.一般护理
术后患者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口腔分泌物引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其呼吸情况,防止术后出血引起呼吸道梗阻。
术后24小时内可给予冷敷,以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
2.饮食护理
术后6小时可给予冷流质饮食,如冷牛奶、冰淇淋等,避免过热食物刺激伤口引起出血。术后1-2天可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稀粥、软面条等,1周左右可恢复正常饮食,但要避免食用辛辣、坚硬等刺激性食物。儿童患者的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摄入,以促进伤口愈合。
3.创面观察与处理
密切观察扁桃体窝创面的情况,有无出血、感染等迹象。术后创面会形成白膜,一般术后1周左右白膜开始脱落。如果发现创面有活动性出血,要及时采取止血措施,如局部压迫止血、使用止血药物等。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其口腔卫生,可使用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减少感染的机会。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扁桃体肥大手术要更加谨慎,因为儿童的扁桃体生理功能在一定阶段有其特殊性。在术前评估时要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对呼吸道功能的影响。术后要特别关注其呼吸情况和饮食情况,防止因疼痛不敢进食导致营养不良,同时要注意观察白膜脱落情况,防止白膜过早脱落引起出血。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术前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使血压、血糖等指标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术中要注意麻醉的选择和操作的轻柔,减少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术后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监测和护理,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