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囊肿手术常见腹腔镜下附件囊肿切除术和开腹附件囊肿切除术,前者需术前完善检查、肠道准备,术中建立气腹、操作分离囊肿等;后者术前准备同,术中依情况选切口、探查分离等,术后要从一般护理、伤口护理、饮食护理、活动指导及病理结果后续处理等方面进行,不同年龄患者因身体状况等对各环节有不同关注。
一、腹腔镜下附件囊肿切除术
1.术前准备
患者需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盆腔超声等,以评估身体状况和囊肿情况。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需充分了解囊肿性质等对生育的影响。不同年龄的患者身体状况不同,年轻患者可能更关注术后对卵巢功能的影响,老年患者则需综合评估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
术前需进行肠道准备,一般在手术前1-2天进食流质饮食,并口服泻剂清洁肠道,目的是减少肠道内粪便,防止手术中损伤肠道,同时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2.手术步骤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通过气腹针建立人工气腹,一般注入二氧化碳气体,使腹腔内压力维持在12-15mmHg,为手术创造操作空间。
在脐部做一个1cm左右的切口,插入腹腔镜,通过腹腔镜观察盆腔内附件囊肿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情况。然后在双侧下腹部各做1-2个5-10mm的小切口,放入操作器械。
用抓钳提起附件囊肿,分离囊肿与周围组织的粘连,通常使用分离钳、电凝钩等器械。对于与卵巢粘连紧密的囊肿,需小心分离,尽量保留正常卵巢组织,以减少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如果是卵巢囊肿,可通过电凝或超声刀凝固卵巢囊肿的血管,然后将囊肿从卵巢上切除,切除的囊肿送病理检查。
手术结束后,取出腹腔镜和操作器械,缝合腹壁切口。
二、开腹附件囊肿切除术
1.术前准备
同样需要完善各项术前检查,评估患者整体状况。对于肥胖患者,可能需要更加充分的肠道准备和麻醉评估,因为肥胖可能增加手术难度和术后感染等风险。
手术切口一般根据囊肿大小和位置选择在下腹部正中或旁正中切口,长度根据情况而定,通常在10-20cm左右。
2.手术步骤
切开腹壁各层组织,进入腹腔后,探查附件囊肿情况。对于较大的附件囊肿,开腹手术可以更直观地操作。分离囊肿与周围组织粘连的方式与腹腔镜手术类似,但操作空间更大。将囊肿切除后送病理检查,然后逐层缝合腹壁切口。
术后注意事项
1.一般护理
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一般每小时监测一次,直至平稳。对于老年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可能相对不典型,更需要细致观察。
术后患者需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6小时后可根据情况采取半卧位,有利于腹腔渗出液引流,减少感染机会。
2.伤口护理
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渗血等情况。如果是年轻女性,可能更在意切口美观,需向患者说明切口愈合情况及后期可能的美容处理方法。
3.饮食护理
术后6小时可少量饮水,若无不适,逐渐过渡到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然后恢复正常饮食。饮食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需注意控制糖分摄入,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
4.活动指导
术后早期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般术后24小时可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但活动量应逐渐增加,避免剧烈运动。对于年老体弱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活动需更加谨慎,可在医护人员或家属协助下进行。
5.病理结果后续处理
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一步处理。如果是良性囊肿,一般手术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如果是恶性囊肿,可能需要进一步扩大手术范围或进行后续的放化疗等综合治疗。不同病理结果对不同年龄患者的影响不同,年轻患者可能更关注后续生育等问题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