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的频率、时长及个体自身状况均会影响猝死风险,长期频繁熬夜或短期极端熬夜会使身体生理紊乱、心脏电活动异常等增加猝死几率;有基础疾病人群(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年轻人(长期熬夜伴不良习惯)、老年人(器官功能衰退)受熬夜影响猝死风险更高,应保持规律作息、关注自身健康状况,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以避免熬夜导致猝死风险。
一、熬夜的频率与时长对猝死的影响
(一)长期频繁熬夜
长期频繁熬夜会使身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例如,研究发现长期熬夜人群的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导致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有研究表明,长期每周熬夜3次及以上,每次熬夜超过4小时的人群,其心血管系统长期承受额外负担,患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而心律失常是导致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长期的生理紊乱会逐步损害心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猝死的可能性会明显升高。
(二)短期极端熬夜情况
短期极端熬夜,如连续熬夜数天,每天熬夜超过12小时,会极大地扰乱人体的生物钟和生理节律。此时身体的各项机能严重失调,心脏的电活动可能会出现严重紊乱。例如,在连续极端熬夜后,心电图检查可能会发现明显的ST-T改变等心肌缺血或电生理异常表现,这些异常情况会大幅增加猝死的发生几率。
二、个体自身状况的影响
(一)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1.心血管疾病患者:本身患有冠心病的患者,熬夜会使冠状动脉痉挛的风险增加。因为熬夜时身体分泌的肾上腺素等激素增多,会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供血进一步减少,从而容易诱发心肌梗死,而心肌梗死是导致猝死的常见原因。例如,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熬夜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进而猝死的风险比正常作息人群高很多。
2.高血压患者:熬夜会使血压进一步波动,原本就有高血压的患者,熬夜时血压会显著升高,长期如此会加重对血管壁的损伤,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同时也会增加心脏的后负荷,使心脏负担加重,增加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而心力衰竭患者发生猝死的可能性也较高。
(二)年轻人的特殊情况
年轻人看似身体状况良好,但如果长期熬夜且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如同时大量吸烟、酗酒等,会对身体造成叠加伤害。例如,长期熬夜且吸烟的年轻人,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再加上熬夜导致的身体代谢紊乱,会使血管更容易发生狭窄等病变,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从而增加猝死风险。不过相对来说,年轻人如果只是偶尔短期熬夜且没有基础疾病,可能身体还能代偿,但长期频繁熬夜即使是年轻人也会埋下猝死隐患。
(三)老年人的风险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本身已经处于衰退状态,熬夜会进一步加重器官的负担。例如,老年人的心脏储备功能下降,熬夜时心脏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来维持身体的血液循环,这会加速心脏功能的衰退,同时老年人的血管弹性降低,熬夜引起的血压波动等情况更容易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如脑梗死或心肌梗死,进而引发猝死。
三、如何避免熬夜导致猝死风险
(一)保持规律作息
尽量保证每天有固定的睡眠时间,成年人一般建议每天睡眠7-9小时,遵循生物钟的规律,让身体各器官得到正常的休息和修复,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降低猝死风险。
(二)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按照医嘱规律服药,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身体的异常变化。例如,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定期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项目,以便早期发现心脏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特殊人群的特别注意
对于老年人,要更加注重作息规律,避免熬夜,同时家属要多关注老年人的生活作息情况,帮助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年轻人,要摒弃不良生活习惯,如减少吸烟、酗酒等,在熬夜不可避免时,也要尽量减少熬夜的频率和时长,并在熬夜后注意通过充足的休息来弥补身体的损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