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腺炎和扁桃体炎多指腭扁桃体炎症,分急性和慢性,病因有细菌、病毒感染及免疫力因素,急性有全身和局部症状,慢性有反复发作咽痛等表现,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抗生素、局部治疗及手术,儿童和老年人患扁桃体炎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分类
扁桃腺炎和扁桃体炎是指扁桃体的炎症,扁桃体分为腭扁桃体、咽扁桃体和舌扁桃体,通常所说的扁桃体炎多指腭扁桃体的炎症。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扁桃体炎和慢性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又可分为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和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等。
二、病因
细菌感染:主要致病菌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也可引起。例如,在儿童群体中,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较为常见,其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
病毒感染:常见的病毒有腺病毒、鼻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病毒感染往往先使扁桃体黏膜上皮细胞受损,然后易继发细菌感染。
免疫力因素: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比成人更容易发生扁桃体炎。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逐渐下降,也较易罹患扁桃体炎。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劳累、缺乏运动、过度吸烟饮酒等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患病风险。有扁桃体炎病史的人群,再次感染的几率相对较高。
三、临床表现
急性扁桃体炎
全身症状: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全身症状较轻,可有低热、乏力等;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全身症状较重,常见高热,体温可达39℃-40℃,可伴有寒战、头痛、食欲减退、全身酸痛等。儿童可能因高热而出现惊厥、呕吐等症状。
局部症状:咽痛为主要症状,吞咽时疼痛加重,疼痛可放射至耳部。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时,扁桃体表面可见黄白色脓点或脓苔,严重时可融合成伪膜,但伪膜不超出扁桃体范围,易拭去,拭去后无出血。
慢性扁桃体炎:常有反复发作的咽痛病史,还可出现咽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等症状。小儿慢性扁桃体炎可影响呼吸和吞咽,如睡眠时打鼾、张口呼吸等。
四、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检查扁桃体大小、颜色、有无脓点、伪膜等。急性扁桃体炎时,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有渗出物;慢性扁桃体炎时,扁桃体大小不一,表面可见瘢痕,凹凸不平,隐窝口可见黄白色干酪样点状物。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C-反应蛋白(CRP)升高,提示有炎症反应。咽拭子培养可明确致病菌。
五、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半流质饮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复方硼砂溶液等漱口。
抗生素治疗: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炎,根据病情轻重选用抗生素。如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疗程通常为10天左右。如果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局部治疗:可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等进行局部含漱,有助于清洁口腔、减轻炎症。
手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每年发作4-5次以上,或已有并发症者,如风湿性心脏病、肾炎等,可在急性炎症消退后2-3周行扁桃体切除术。儿童扁桃体炎手术需谨慎,要充分评估手术适应证,因为扁桃体对儿童免疫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6岁以下儿童一般不轻易行扁桃体切除术。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扁桃体炎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体温变化,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高热时易发生惊厥。在使用药物时,要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有特殊禁忌的药物,优先选择相对安全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如物理降温等。同时,要注意儿童的营养摄入,保证充足休息,以促进身体恢复。
老年人:老年人患扁桃体炎时,要注意基础疾病的影响,如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时要考虑对这些基础病的影响。要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免疫力,密切监测病情,因为老年人免疫力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