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抵抗是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致正常量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效应,其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基因变异可致信号传递受阻)、肥胖(腹部脂肪堆积多及脂肪因子分泌影响)、缺乏运动(使肌肉对葡萄糖摄取利用减少)、不良饮食习惯(高糖高盐饮食致血糖波动大等)、某些疾病影响(如PCOS、库欣综合征干扰胰岛素通路)、药物因素(长期用糖皮质激素等诱发)。
胰岛素抵抗的原因
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的突变或遗传多态性可能会影响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中的相关蛋白功能,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例如,编码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等蛋白的基因发生变异时,可能会使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后续的信号传递过程受阻,影响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从年龄角度看,遗传因素导致的胰岛素抵抗在个体出生时就已经携带相关基因特征,儿童时期如果家族中有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如2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就可能存在潜在的胰岛素抵抗风险;不同性别在遗传易感性上可能没有绝对差异,但由于女性在孕期等特殊生理阶段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对遗传相关的胰岛素抵抗表现产生一定影响。
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腹部脂肪堆积过多)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因素。过多的脂肪细胞会分泌多种脂肪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抵抗素等。其中,抵抗素可直接抑制胰岛素信号传导;TNF-α能干扰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以及后续的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瘦素在肥胖人群中往往分泌增多,但同时机体对瘦素的敏感性降低,也会影响胰岛素的作用。从生活方式看,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容易导致肥胖,儿童青少年时期如果长期高糖高脂饮食且缺乏运动,就容易出现肥胖相关的胰岛素抵抗;女性在围绝经期等激素变化阶段,加上可能存在的生活方式改变,更容易因肥胖引发胰岛素抵抗。
缺乏运动:运动不足会使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运动能够增加肌肉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和活性,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向细胞膜的转位,从而增强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长期不运动的人,肌肉的这种功能会逐渐下降,导致胰岛素抵抗发生。年龄方面,儿童长期不运动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胰岛素敏感性的正常建立;对于成年人,不同年龄段缺乏运动都会逐渐引发胰岛素抵抗,男性和女性在这方面没有本质差异,但女性可能因生理特点在运动习惯养成上相对更需关注。
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高糖饮食会使血糖波动过大,胰腺需要分泌更多胰岛素来降低血糖,久而久之,胰岛β细胞功能可能受损,同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也会降低。高盐饮食也可能影响胰岛素抵抗,过多的盐摄入会导致水钠潴留,影响血管内皮功能等,间接影响胰岛素的作用。儿童时期如果经常食用高糖高盐的零食、饮料等,会严重影响胰岛素抵抗情况;女性在孕期如果饮食不注意,高糖高盐饮食也会增加自身及胎儿未来出现胰岛素抵抗的风险。
某些疾病影响:如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在PCOS患者中,高雄激素血症等病理状态会干扰胰岛素信号通路,导致胰岛素抵抗。此外,库欣综合征患者由于体内皮质醇水平长期升高,会抑制胰岛素的作用,引发胰岛素抵抗。对于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都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来改善胰岛素抵抗状况,不同性别在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上,可能因疾病本身的性别差异而有所不同,例如PCOS多见于女性。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也可能诱发胰岛素抵抗,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它会影响糖代谢相关的多个环节,导致胰岛素抵抗。儿童如果因病情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可能影响胰岛素的药物,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性情况;成年人使用这类药物时也需要权衡利弊,女性在孕期等特殊时期使用药物更要谨慎评估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