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边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可分为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包括口腔咽部感染(如牙龈炎、扁桃体炎)和颈部淋巴结本身的感染(如淋巴结炎);非感染性因素包括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肿瘤相关因素(如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瘤),发现喉咙边淋巴结肿大应及时就医,通过多项检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一、感染性因素导致喉咙边淋巴结肿大
(一)口腔咽部感染
1.牙龈炎:
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若口腔卫生不佳易患,成年人也因口腔不洁等因素发病。生活方式上,不注意刷牙、使用牙线等口腔清洁措施会增加患病风险。病史方面,既往有口腔局部损伤或长期口腔卫生差的情况更易引发。当牙龈炎发生时,细菌等病原体可经淋巴回流引起喉咙边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一般有压痛,质地可稍软,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
2.扁桃体炎:
年龄:儿童和青少年相对多见,儿童的扁桃体本身较为肥大,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生活方式上,过度疲劳、受凉等可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扁桃体炎发病几率。病史方面,既往有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史的人群,喉咙边淋巴结肿大的风险相对较高。急性扁桃体炎多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炎症可波及喉咙边的淋巴结,导致淋巴结肿大、疼痛,扁桃体充血、肿大,有脓性分泌物等表现;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时也会出现喉咙边淋巴结肿大,此时淋巴结肿大程度相对较轻,但可反复肿大。
(二)颈部淋巴结本身的感染
1.淋巴结炎:
年龄: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对更易感染。生活方式上,皮肤破损后不注意消毒等可能导致细菌侵入颈部淋巴结引发炎症。病史方面,有皮肤感染史等情况可能增加颈部淋巴结炎的发生风险。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颈部淋巴结炎,可表现为喉咙边单个或多个淋巴结肿大,伴有红、肿、热、痛等症状,淋巴结可活动,与周围组织粘连程度较轻时活动度尚可。
二、非感染性因素导致喉咙边淋巴结肿大
(一)免疫系统疾病
1.类风湿关节炎:
年龄:多见于中年女性,但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生活方式上,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环境等可能诱发。病史方面,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等情况可能增加患病风险。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颈部淋巴结,导致喉咙边淋巴结肿大,一般为对称性肿大,同时可伴有关节疼痛、肿胀、畸形等表现,病情活动期淋巴结肿大可能更明显。
2.系统性红斑狼疮:
年龄:育龄女性多见,各年龄段都可能患病。生活方式上,紫外线暴露等可能诱发病情活动。病史方面,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病史等情况需警惕。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可引起全身多系统损害,包括颈部淋巴结肿大,还可伴有面部红斑、口腔溃疡、脱发、关节痛等多种表现。
(二)肿瘤相关因素
1.恶性肿瘤转移:
年龄: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肿瘤好发年龄因肿瘤类型而异。生活方式上,长期接触致癌物质等可能增加肿瘤发生风险。病史方面,有头颈部肿瘤、鼻咽癌、甲状腺癌等原发肿瘤病史的人群,喉咙边淋巴结肿大需警惕肿瘤转移可能。例如鼻咽癌转移时,可导致颈部淋巴结肿大,多首先转移至颈深上群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初期可活动,后期可融合固定。
2.淋巴瘤:
年龄:各年龄组均可发病,青少年和中老年是高发年龄段。生活方式上,免疫功能低下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病史方面,有免疫缺陷病史等情况需关注。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均可表现为喉咙边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可逐渐增大,活动度初期尚可,后期可相互融合,还可伴有发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
当发现喉咙边淋巴结肿大时,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病原体检测等)、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等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