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采集发病情况、主要症状进行病史采集,测量体温、检查神志和腹部触诊、听诊肠鸣音等进行体格检查,进行血常规、粪便常规、血生化等实验室检查,以及腹部超声、X线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来综合确诊急性肠胃炎,诊断时需考虑患者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因素对病情的影响,如儿童要关注脱水等情况,老年患者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影响。
一、病史采集
1.发病情况
了解患者起病的急缓,急性肠胃炎通常起病较急。询问发病前是否有不洁饮食史,比如食用了被细菌、病毒污染的食物,像变质的肉类、被污染的蔬菜水果等;是否饮用了不洁净的水;是否有暴饮暴食的情况等。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发病诱因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因食用了卫生状况不佳的儿童食品而发病,女性在经期可能因腹部着凉等因素诱发急性肠胃炎。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若发生急性肠胃炎可能会影响血糖控制,需要特别关注其病史对病情的影响。
2.主要症状
询问腹痛的部位、性质和程度。急性肠胃炎患者腹痛多位于脐周,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等。了解腹泻的情况,包括腹泻的次数、大便的性状,如大便是否为稀水样、黏液便等。还要询问是否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呕吐物的内容物等。对于儿童患者,要关注其精神状态,因为儿童对脱水等情况的耐受能力较差,若出现精神萎靡等情况提示病情可能较重。
二、体格检查
1.一般情况
测量体温,急性肠胃炎患者体温可能正常或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发热可能是身体对炎症的一种反应。检查患者的神志,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是否清楚,对于老年患者或儿童,神志改变可能提示病情严重。
2.腹部检查
进行腹部触诊,观察患者腹部是否有压痛,一般急性肠胃炎患者腹部可有轻压痛,压痛部位多在脐周。听诊肠鸣音,急性肠胃炎患者肠鸣音可能亢进,也可能正常或减弱,肠鸣音的变化可以辅助判断肠道的功能状态。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胃炎,血常规检查常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白细胞计数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可能相对增高。不同年龄的人群血常规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血常规的变化可能不如成人典型。
2.粪便常规
大便外观:可见稀便、黏液便等。粪便镜检:可能发现少量白细胞、红细胞等。对于怀疑有细菌感染的患者,还可以进行粪便细菌培养,以明确致病菌,指导治疗。例如,通过粪便培养可以确定是否为沙门菌、志贺菌等感染引起的急性肠胃炎。
3.血生化检查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如出现频繁呕吐、腹泻导致脱水的情况,需要进行血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如钾、钠、氯等)、血糖等指标的检测。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以及血糖是否正常,对于调整治疗方案非常重要。比如,严重的低钾血症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需要及时纠正。
四、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
一般情况下,急性肠胃炎患者腹部超声检查无特异性的异常表现,但可以用于排除其他腹部器质性疾病,如胆囊炎、阑尾炎等。对于儿童患者,腹部超声检查相对安全,可作为初步筛查的手段。通过腹部超声可以观察到腹部脏器的形态、结构等情况,帮助医生鉴别诊断。
2.X线检查
通常急性肠胃炎患者不需要进行X线检查,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怀疑有肠梗阻等并发症时可能会进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可见肠管轻度扩张等表现,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通过以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手段,可以确诊急性肠胃炎。在整个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因素对病情的影响,以确保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例如,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关注其脱水等情况的评估和处理;对于老年患者,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对病情的影响,制定更谨慎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