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衰竭早期可出现尿量变化、水肿;中期有贫血、高血压表现;晚期消化系统症状明显且心血管系统症状突出,患者应严格控糖、血压等指标,定期监测肾功能,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一、早期症状
1.尿量变化
糖尿病肾衰竭早期可能出现尿量改变,部分患者会出现尿量增多情况,这是因为肾脏的浓缩功能受损,不能很好地重吸收水分,使得尿液排出量增加。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若发现尿量较以往有明显增多,需警惕肾衰竭可能。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肾脏血管和肾小球,影响其正常功能。不同年龄段人群,儿童患糖尿病相对较少,但一旦患病发展为肾衰竭,尿量变化可能更为急促,而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本身肾功能随年龄有一定生理性减退,所以尿量变化可能更隐匿。
也有部分患者早期会出现尿量减少,这是因为肾脏滤过功能逐渐下降,排出的尿液量减少。比如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本身肾功能储备差,高血糖长期损伤后,滤过功能进一步减退,就容易出现尿量减少。
2.水肿表现
会出现水肿症状,多从眼睑、颜面部开始水肿,然后逐渐蔓延至全身。这是由于肾功能受损,导致水钠潴留,身体内水分不能正常排出体外,积聚在组织间隙引起水肿。对于女性糖尿病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因素影响下,水肿可能会有一定变化,但糖尿病肾衰竭导致的水肿是持续存在且逐渐加重的。儿童糖尿病肾衰竭患者出现水肿时,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相关指标,因为水肿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正常分布和代谢。
二、中期症状
1.贫血症状
患者会出现贫血表现,如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这是因为肾脏受损后,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而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促进红细胞生成的重要激素,其减少会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从而引发贫血。不同性别患者,女性可能因月经失血等原因,贫血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但糖尿病肾衰竭导致的贫血是其重要症状之一。在生活方式上,长期高血糖控制不佳会加重肾脏损伤,进而加重贫血。老年糖尿病患者本身造血功能可能有一定下降,所以贫血症状可能更突出,儿童糖尿病肾衰竭患者出现贫血会影响其身体的正常代谢和生长发育。
2.高血压表现
出现高血压症状,血压持续升高。这是因为肾功能受损后,体内水钠潴留,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等因素导致血压升高。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容易合并高血压,而肾衰竭会进一步加重高血压情况。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若血压控制不佳且逐渐升高,要考虑肾衰竭进展的可能。不同年龄段人群,儿童高血压相对少见,但糖尿病肾衰竭合并高血压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会影响其心血管系统等多方面发育;老年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管弹性差,高血压会进一步加重心脑血管负担。
三、晚期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明显,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这是因为体内毒素积聚,影响胃肠道功能。毒素在体内蓄积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对于糖尿病肾衰竭晚期患者,在生活方式上可能饮食也受到限制,进一步影响营养摄入。不同性别患者,在消化系统症状上可能没有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可能在心理上对症状的感受更敏感。老年患者由于消化系统本身功能减退,所以消化系统症状可能更严重,儿童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会影响其营养吸收,阻碍生长发育。
2.心血管系统症状
心血管系统症状突出,如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这是因为肾衰竭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同时毒素积聚也会影响心肌功能。糖尿病肾衰竭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是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不同年龄段人群,儿童患者心血管系统相对脆弱,肾衰竭导致的心血管症状会严重影响其心脏功能发育;老年患者本身心血管储备功能差,心血管症状会进一步加重其心脑血管风险。
糖尿病肾衰竭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等指标,定期监测肾功能等相关指标,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