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饮食调整)、药物治疗(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黏膜)、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合并感染时采用四联疗法),还需考虑特殊人群(儿童、老年、妊娠期),手术治疗有大量出血等相应指征且需严格掌握。
一、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成年人一般建议7-8小时的睡眠时间,规律的作息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对于胃溃疡患者尤为重要,因为良好的休息可以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节奏,促进胃部黏膜的修复。
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和修复功能,胃溃疡患者应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例如对于从事体力劳动的患者,要合理调整工作量,避免因过度劳累导致胃溃疡病情加重。
减少精神压力: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加重胃溃疡症状。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压力,如进行冥想、瑜伽等,对于女性患者可能更倾向于通过社交活动来释放压力,男性患者可能更多采用运动等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很重要。
饮食调整:
规律进食: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每餐不宜过饱。例如,每天可安排3-4餐,间隔时间相对固定,让胃部形成规律的消化节奏。
避免刺激性食物:减少食用辛辣、过酸、过甜、过冷、过热的食物,如辣椒、醋、糖果、冰镇饮料、过烫的汤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加重胃溃疡的炎症和损伤。
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软米饭、豆腐等,这些食物可以减轻胃的消化负担,有利于胃黏膜的修复。
二、药物治疗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来减少胃酸分泌,是治疗胃溃疡的常用药物之一,如奥美拉唑等,这类药物能有效降低胃酸水平,为胃黏膜的修复创造良好的酸性环境。
H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等,通过竞争性阻断组胺H受体,减少胃酸分泌,对缓解胃溃疡患者的症状有一定作用。
保护胃黏膜药物:
铋剂:如枸橼酸铋钾等,在胃内形成保护膜,覆盖在溃疡面上,防止胃酸、胃蛋白酶等对溃疡面的进一步侵蚀,促进溃疡愈合。
弱碱性抗酸剂:如铝碳酸镁等,可中和胃酸,短暂缓解疼痛等症状,同时其在胃内形成的物质也有助于保护胃黏膜。
三、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适用情况:如果胃溃疡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一般需要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目前常用的是四联疗法,即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如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具体的抗生素组合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当地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等因素来选择,例如对于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会避免使用阿莫西林,而选择其他合适的抗生素。
四、特殊人群的考虑
儿童患者:儿童胃溃疡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治疗上需更加谨慎。一般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调整饮食等,药物选择上要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胃肠道有较大刺激或有明确儿童禁忌的药物,必须用药时需在医生严格指导下进行,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老年患者:老年胃溃疡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药物选择上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等,使用某些药物时要权衡利弊。在生活方式调整方面,要更加关注老年人的行动能力和饮食习惯的适应性,确保生活方式调整措施能够切实执行。
妊娠期患者:妊娠期胃溃疡患者治疗需非常谨慎,因为很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一般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手段,如饮食调整等,药物选择上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必须用药时需在妇产科和消化科医生共同评估后进行。
五、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大量出血经药物、胃镜及血管介入治疗无效时。
急性穿孔。
瘢痕性幽门梗阻,严重影响进食和营养吸收。
胃溃疡疑有癌变。手术方式包括胃大部切除术等,手术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后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