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带息肉手术包括术前完善检查、禁食水,选择支撑喉镜下切除术,术中麻醉后切除,术后喉部护理、病情观察,康复期发声训练、避免过度用嗓及定期复查,不同年龄、性别、病史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手术前准备
1.完善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的喉部进行详细检查,了解声带息肉的大小、位置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检查时的配合度可能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在家长协助下配合检查。例如,成年女性可能相对更能配合医生进行喉部视诊等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等。血常规可以帮助判断患者是否有感染等情况,凝血功能检查是为了防止手术中出血过多,不同病史的患者凝血功能情况不同,如有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凝血功能可能异常。
影像学检查:如喉部CT等,能更清晰地显示声带息肉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意义,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吸烟患者喉部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病变表现,在影像学上可能有相应体现。
2.术前禁食水
一般要求患者在手术前6-8小时禁食固体食物,术前2-4小时禁饮清水,这是为了防止手术中发生呕吐误吸,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需要遵循此要求,儿童由于胃容量小等特点,更要严格遵守,避免因呕吐误吸导致窒息等严重并发症。
特殊病史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需要调整好血糖水平后再进行手术,以降低手术风险,因为高血糖可能影响伤口愈合等。
二、手术方式选择
1.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
这是最常用的手术方式。通过支撑喉镜将喉部暴露,然后用显微器械将息肉切除。对于不同大小、位置的声带息肉都可以采用该方法,年龄较小的儿童进行此手术时需要特别注意器械的选择和操作的精细程度,因为儿童喉部组织较娇嫩,要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
对于女性患者,由于喉部结构与男性有一定差异,手术中需要更加精准操作,避免对声带造成过度损伤影响发声功能。
三、手术过程
1.麻醉
一般采用全身麻醉。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史等情况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儿童在麻醉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因为儿童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与成人不同,要确保麻醉安全。
2.手术操作
医生通过支撑喉镜暴露声带息肉后,用显微剪刀或显微钳将息肉完整切除。在切除过程中要尽量保留正常的声带组织,以保证术后患者的发声功能。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喉部有既往手术史的患者,手术中要注意解剖结构的变化,避免再次损伤重要结构。
四、手术后护理
1.喉部护理
术后患者需禁声休息一段时间,一般为1-2周。儿童由于语言发育等特点,禁声期间需要家长做好沟通等方面的辅助工作,避免儿童过度用嗓。
保持口腔清洁,经常漱口,防止口腔感染,感染可能影响喉部伤口愈合,不同年龄患者漱口的配合程度不同,成人相对能较好配合,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帮助。
2.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防止喉部水肿导致呼吸困难。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呼吸观察更为重要,因为儿童喉部组织疏松,术后水肿更容易引起气道梗阻。还要观察伤口有无出血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不同病史患者术后观察重点不同,如有心肺疾病患者要注意呼吸循环情况的监测,因为手术应激等可能影响心肺功能。
五、术后康复及注意事项
1.发声训练
术后一段时间可进行发声训练,逐渐恢复发声功能。发声训练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进行个性化指导。儿童进行发声训练时需要家长和医生共同引导,帮助儿童正确掌握发声方法。
注意避免过度用嗓,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要养成良好的用嗓习惯,如避免长时间大声说话、喊叫等,对于有长期用嗓职业的患者,如教师等,需要调整工作方式,减少喉部负担。
2.定期复查
术后需要定期复查喉镜,观察声带恢复情况。一般在术后1个月、3个月等时间进行复查。不同年龄患者复查的依从性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家长督促按时复查,以确保声带恢复良好,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复发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