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支持)、药物治疗(抗感染、解痉止痛)、手术治疗(急诊手术的腹腔镜和开腹胆囊切除术、延期手术),特殊人群(老年、儿童、妊娠患者)治疗需各有侧重,综合考虑患者全身状况、疾病特点等选择合适治疗方式。
一、一般治疗
1.禁食与胃肠减压: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发作时,患者需禁食,同时进行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减少胆囊的刺激,让胆囊处于休息状态,一般通过鼻胃管进行操作,适用于所有确诊为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且有腹胀等情况的患者,尤其对于症状较明显、腹胀明显的患者效果较好。
2.补液支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电解质情况等进行补液,比如对于存在脱水的患者,需要补充适量的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适用于所有患者,尤其是有呕吐、不能进食导致脱水风险的患者。
二、药物治疗
1.抗感染药物: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等,用于控制可能存在的胆道感染。例如,若考虑革兰阴性菌感染可能,可选用相应针对革兰阴性菌的抗生素,适用于合并胆道感染的患者,通过抑制细菌生长繁殖来控制感染。
2.解痉止痛药物:如阿托品等,缓解胆道痉挛引起的疼痛。适用于有明显胆绞痛的患者,通过解除胆道平滑肌痉挛来减轻疼痛,但要注意其可能的不良反应,比如对于老年患者,要关注其心血管等方面的影响。
三、手术治疗
1.急诊手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尤其是发病在72小时内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首选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通过在腹部建立几个小孔,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进行胆囊切除,适用于一般状况较好、胆囊炎症较轻或炎症虽重但能够耐受手术的患者。例如,年轻、身体状况较好的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有效去除病灶,减少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等。
开腹胆囊切除术:适用于病情较重、腹腔镜手术难度较大的患者,如胆囊炎症严重、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等情况。虽然创伤较大,但能彻底清除病灶,对于一些复杂病情的患者是必要的手术方式,比如老年患者合并严重的胆囊炎症、粘连严重时可能需要开腹手术。
2.延期手术:对于一些病情相对稳定,但暂时不适合急诊手术的患者,可先进行非手术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择期行胆囊切除术。例如,患者一般状况较差,经过短期非手术治疗后一般状况改善,可选择合适时机进行胆囊切除,适用于一般状况较差、暂时不适合急诊手术的患者,通过前期的非手术治疗改善患者全身状况,为择期手术创造条件。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往往基础疾病较多,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要更加关注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药物选择要谨慎,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手术方式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耐受情况。例如,老年患者使用解痉止痛药物时要密切观察其意识、呼吸等情况,因为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可能与年轻患者不同。
2.儿童患者:儿童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治疗需更加谨慎。一般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在符合指征的情况下先尝试保守治疗,手术要严格掌握指征,因为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对其影响需要充分权衡。例如,儿童使用抗感染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可能的不良反应,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的药物。
3.妊娠患者: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患者,治疗时要兼顾胎儿和孕妇的情况。在药物选择上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手术时机的选择要非常谨慎,需要多学科协作,综合考虑妊娠阶段、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例如,妊娠早期合并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在治疗时要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如保守治疗为主,若病情需要手术,要选择对妊娠影响最小的手术方式和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