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肉瘤常见症状包括阴道不规则流血,绝经前后及年轻患者表现各异且与年龄、病史有关;腹部包块,患者可触及,大小随肿瘤生长变化且与年龄、生活方式有关;腹痛,肿瘤生长、坏死等可致不同程度腹痛及与年龄、病史有关;压迫症状,压迫膀胱、直肠出现相应症状及与年龄、生活方式有关;晚期有消瘦、贫血、低热、乏力等全身衰竭症状及与年龄、病史有关。
具体表现:多见于绝经前后的女性,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周期紊乱。年轻患者可能出现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阴道流血。例如,部分患者可能原本月经规律,突然出现月经周期缩短至10-15天,经期延长至10天以上,经量较前明显增多,甚至可能出现大量阴道流血导致贫血等情况。这是因为子宫肉瘤组织破坏子宫肌层或内膜,影响了子宫的正常收缩和内膜的修复,从而引起血管破裂出血。
与年龄、病史的关系:对于绝经后女性,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需高度警惕子宫肉瘤等妇科肿瘤性疾病;有子宫肌瘤病史的患者,若原有肌瘤生长速度突然加快,同时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也应考虑子宫肉瘤的可能。
腹部包块
具体表现:患者自己可触及下腹部包块,尤其是在清晨膀胱充盈时更易摸到。包块质地较硬,有的可伴有压痛。随着肿瘤的生长,包块会逐渐增大,当肿瘤向腹腔内生长时,腹部包块会更加明显。例如,肿瘤直径可能从几厘米逐渐增大到十几厘米甚至更大,患者可感觉腹部有明显的隆起。这是由于子宫肉瘤不断增殖,形成占位性病变,占据子宫及周围组织空间,从而在腹部形成可触及的包块。
与年龄、生活方式的关系:不同年龄的女性都可能出现腹部包块,但对于年轻女性,若短期内腹部包块迅速增大,需格外重视;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女性,可能对腹部包块的感知相对不敏感,而经常运动、注重身体检查的女性可能能更早发现腹部包块。
腹痛
具体表现:肿瘤迅速生长,包膜张力增加,可引起腹痛,表现为下腹部隐痛或胀痛。当肿瘤发生坏死、感染或破裂时,可出现剧烈腹痛。例如,肿瘤发生坏死合并感染时,患者可出现下腹部持续性剧痛,伴有发热等感染症状;肿瘤破裂时,可引起急性剧烈腹痛,类似于急腹症的表现。这是因为肿瘤生长过快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坏死,或者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
与年龄、病史的关系:老年女性可能对疼痛的耐受性相对较差,轻微的腹痛也可能让其感觉较为明显;有盆腔炎症病史的患者,出现腹痛时需要鉴别是炎症复发还是子宫肉瘤引起的腹痛,因为两者的处理方式不同。
压迫症状
具体表现:肿瘤压迫膀胱可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压迫直肠可出现排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排便困难等症状。例如,肿瘤较大压迫膀胱时,患者可能白天排尿次数明显增多,每小时可能需要排尿1-2次,且有尿意急迫感,难以控制;压迫直肠时,患者可能感觉肛门坠胀,频繁有便意,但每次排便量很少。这是由于肿瘤占据盆腔空间,对周围的膀胱、直肠等组织器官产生机械性压迫,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与年龄、生活方式的关系:老年女性可能本身存在膀胱、直肠功能减退的情况,子宫肉瘤引起的压迫症状可能使其原有症状加重;长期有不良排便、排尿习惯的女性,对子宫肉瘤压迫引起的相应症状可能感知不敏锐,容易忽视。
全身症状
具体表现:晚期患者可出现消瘦、贫血、低热、乏力等全身衰竭症状。由于长期阴道流血导致慢性失血,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心慌等贫血表现;肿瘤坏死吸收可引起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左右;随着病情进展,患者食欲减退,体重逐渐下降,身体变得虚弱,活动耐力明显降低。这是因为肿瘤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同时慢性失血和肿瘤坏死吸收等因素导致机体处于消耗状态。
与年龄、病史的关系:年轻患者身体状况相对较好,若出现全身衰竭症状,提示病情已较为严重;有基础疾病如贫血、糖尿病等的患者,子宫肉瘤引起的全身症状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需要综合考虑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