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针对病因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需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作息)和心理;药物治疗有抑制胃酸分泌(质子泵抑制剂、H受体拮抗剂)、胃黏膜保护(铋剂、铝碳酸镁);幽门螺杆菌感染需四联疗法根除;儿童和老年患者治疗需分别谨慎考虑药物选择、饮食运动等方面。
一、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方面: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咖啡、浓茶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加重糜烂情况。建议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软米饭等,同时注意规律饮食,定时定量,避免过饥或过饱。对于有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应戒烟限酒,因为吸烟会影响胃黏膜的血液供应,饮酒会直接损伤胃黏膜。
作息方面: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因为长期熬夜可能会影响身体的生物钟,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不利于胃炎的恢复。成年人一般建议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
心理调节: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会诱发或加重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患者应注意调节情绪,可通过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听音乐、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例如,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散步,有助于放松身心,促进胃肠蠕动。
二、药物治疗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这类药物可以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糜烂处的刺激,促进糜烂面的愈合。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特异性地抑制胃壁细胞内的质子泵,从而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对于大多数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患者,质子泵抑制剂可以缓解胃痛、反酸等症状,一般疗程为4-8周。
H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等,也能抑制胃酸分泌,但抑制胃酸的强度相对质子泵抑制剂较弱。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患者,或者作为质子泵抑制剂的替代药物。
胃黏膜保护剂:
铋剂:如枸橼酸铋钾等,铋剂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覆盖在糜烂处,防止胃酸、胃蛋白酶等对胃黏膜的进一步损伤,同时还有一定的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例如,枸橼酸铋钾可以在胃内酸性环境下形成弥散性的保护层覆盖于溃疡面上,促进溃疡黏膜再生和愈合。
铝碳酸镁:该药可以中和胃酸,同时吸附胆汁,保护胃黏膜。它能迅速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感(烧心)、反酸等症状,还可以保护胃黏膜免受胆汁反流的损伤。
三、针对病因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如果通过检查确诊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一般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例如,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一般为10-14天。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的重要原因之一,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有助于胃炎的好转和糜烂面的愈合。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在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时需要谨慎选择药物,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避免使用对儿童可能有较大不良反应的药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在治疗上需要更加谨慎。药物选择上应避免使用对儿童胃肠道刺激性大或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在一般治疗方面,饮食调整要更加注重营养均衡且易消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供合适的食物,如婴儿期的患儿要注意合理喂养,较大儿童要避免食用不适合的刺激性食物。心理调节方面,要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家长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安抚。
老年患者: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药物选择上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等,使用某些药物时需要谨慎评估。在一般治疗中,生活方式调整要结合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如适当运动要选择温和的方式,避免过度劳累;饮食要根据老年人的消化功能进行调整,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易于消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