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压力因素(垂直压力、摩擦力、剪切力)、营养状况(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潮湿因素(汗液、尿液粪便刺激)以及年龄因素(老年人皮肤老化、儿童皮肤薄嫩等),这些因素会导致皮肤血液循环障碍、屏障功能受损等进而引发压疮,需针对不同因素采取措施预防压疮。
摩擦力:皮肤受到摩擦力作用时,会损伤皮肤的角质层。当患者在床上活动或坐轮椅时,皮肤可受到床单和轮椅坐垫表面的逆行阻力摩擦,如皮肤被擦伤后再受到汗渍、尿液等的刺激,就会容易发生压疮。不同性别在这方面风险差异不大,但长期卧床的患者无论男女都需注意避免摩擦力导致压疮。对于儿童,在移动或更换体位时操作不当产生的摩擦力也需关注,比如更换尿布时用力擦拭可能造成局部皮肤摩擦损伤。
剪切力:剪切力是两层组织相邻表面间的滑行而产生的进行性相对移位所引起的,与体位有密切关系。例如,半卧位时身体下滑,皮肤与床铺之间出现平行的摩擦力,而骨头与皮肤间产生剪切力,会切断较大区域的血液供应,导致组织缺氧,容易引发深部组织的压疮。老年人由于肌肉萎缩、韧带松弛等原因,身体的稳定性较差,更易出现剪切力相关的压疮问题。儿童若处于不适当的体位,如不正确的抱持或固定姿势,也可能产生剪切力导致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障碍。
营养状况
营养不良:当患者出现蛋白质合成减少、负氮平衡、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时,一旦受压,骨隆突处皮肤要承受外界压力和骨隆突处对皮肤的挤压力,容易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压疮的发生。比如长期营养不良的患者,其皮肤抵抗力下降,愈合能力差。老年人若存在营养不良情况,本身皮肤修复能力就减弱,发生压疮后更难愈合。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营养不良会影响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正常发育,使皮肤更容易因受压等因素出现问题。
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B族等缺乏会影响皮肤的正常代谢和修复。维生素C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缺乏时胶原蛋白合成障碍,皮肤组织修复能力下降;维生素B族缺乏会导致皮肤抵抗力降低。例如长期饮食不均衡的患者可能存在维生素缺乏情况,增加了压疮发生的风险。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因维生素缺乏而影响皮肤健康,但儿童对维生素的需求相对更具特殊性,需要保证充足的维生素摄入以支持正常生长发育和皮肤健康。
潮湿因素
汗液刺激:皮肤经常受到汗液、尿液、粪便等物质的刺激变得潮湿,会导致皮肤角质层的保护能力下降,皮肤组织破溃,容易引发感染和压疮。比如大小便失禁的患者,会阴部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容易发生压疮。老年人皮肤汗腺萎缩,汗液分泌减少,但皮肤本身保湿能力差,若汗液不能及时清理,也可能因潮湿引发问题。儿童皮肤娇嫩,汗液刺激也可能导致皮肤损伤,尤其是在炎热季节或活动后出汗较多时,若未及时清洁,容易增加压疮风险。
尿液、粪便刺激:尿液和粪便中的化学物质会损伤皮肤,使皮肤酸碱度改变,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长期受尿液、粪便浸泡的皮肤,更容易发生破溃和感染,进而引发压疮。对于失禁患者,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需要加强皮肤护理,及时清理排泄物,保持皮肤干燥。老年人由于可能存在泌尿系统或消化系统功能的变化,更容易出现失禁情况,需特别注意皮肤的潮湿问题。
年龄因素
老年人:老年人皮肤老化,表皮变薄,真皮乳头变平,皮下脂肪减少,皮肤松弛,弹性降低,血液循环功能减退,对外部压力的耐受性下降,容易发生压疮。而且老年人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会进一步影响血液循环和皮肤的营养供应,增加压疮发生的可能性。
儿童:儿童皮肤薄嫩,皮下脂肪少,皮肤含水量高,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受到压力、摩擦力等因素时,比成年人更容易受损。例如婴幼儿若长时间被包裹或固定体位,皮肤受压后血液循环更容易受到影响,发生压疮的风险相对较高。但儿童新陈代谢快,若能及时解除压迫,皮肤修复能力相对成人可能更强一些,但仍需重视儿童的皮肤护理以预防压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