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过敏的发生受内在和外在因素影响。内在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使家族有过敏体质遗传倾向、免疫系统异常易对无害物质过度反应;外在因素有接触性物质如化妆品、护肤品、植物、金属等,吸入性物质如花粉、尘螨、真菌孢子等,食物因素如海鲜、牛奶、坚果等,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变化、化学物质刺激等均可引发皮肤过敏。
一、内在因素
(一)遗传因素
若家族中有过敏体质的遗传倾向,个体患皮肤过敏的风险可能增加。例如,父母一方或双方患有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子女发生皮肤过敏的概率会高于普通人群。这是因为遗传物质决定了个体的免疫系统特性,使得其免疫系统更容易对某些外界物质产生过度反应。
(二)免疫系统异常
人体免疫系统在正常情况下能够识别“自我”和“非我”物质,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但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时,如免疫功能过强,在接触到一些原本无害的外界物质时,就可能将其当作有害物质进行攻击,从而引发皮肤过敏反应。例如,机体的免疫细胞(如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在受到刺激后会释放如组胺等炎症介质,导致皮肤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
二、外在因素
(一)接触性物质
1.化妆品:某些化妆品中的香料、防腐剂、重金属等成分可能引起皮肤过敏。不同人群对化妆品成分的耐受程度不同,敏感肌肤人群更容易受到影响。例如,一些含有酒精成分的化妆品可能会刺激皮肤,导致皮肤发红、刺痛等过敏表现。
2.护肤品:类似化妆品,护肤品中的某些成分也可能成为过敏原。比如一些含有果酸、维生素A衍生物等具有去角质或促进皮肤更新作用的成分,可能会对皮肤屏障功能较弱的人造成刺激,引发过敏。
3.植物:部分植物也可引起皮肤过敏,如漆树、毒葛等,接触后可导致接触部位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还有一些常见的花卉,如花粉(虽然花粉主要引起呼吸道过敏,但部分人接触花粉后也可能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起红斑等)。
4.金属:常见的如镍,一些含有镍的饰品(如项链、耳环等)接触皮肤后,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表现为接触部位的皮肤红斑、丘疹、瘙痒等。
(二)吸入性物质
1.花粉:在花粉传播的季节,空气中的花粉颗粒被人体吸入后,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尤其是过敏体质者。不同植物的花粉大小、形状等不同,引起过敏的概率也有所差异。例如,蒿草花粉是常见的引起春季或秋季皮肤过敏的过敏原之一。
2.尘螨:尘螨广泛存在于室内环境中,如灰尘、床垫、沙发等处。尘螨的排泄物等成分是常见的过敏原,人体接触或吸入后可引发皮肤过敏,表现为皮肤瘙痒、出现红斑等。
3.真菌孢子: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滋生真菌,其孢子可通过空气传播,被人体吸入后可能导致皮肤过敏。例如,在浴室、地下室等潮湿环境中,真菌孢子较多,长期处于这样环境中的人更容易发生皮肤过敏。
(三)食物因素
1.海鲜:某些海鲜如虾、蟹、贝类等,含有较高的异性蛋白,容易引起过敏反应。过敏体质者食用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红斑、风团等过敏症状。
2.牛奶:牛奶中的蛋白质是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之一,尤其是婴幼儿,可能对牛奶蛋白过敏,表现为皮肤出疹、腹泻等症状。
3.坚果:坚果中的某些成分也可导致过敏,如花生、腰果等,食用后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等过敏休克症状。
(四)环境因素
1.温度和湿度变化:突然的温度变化(如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或湿度的大幅波动(如空气过于干燥或潮湿)可能刺激皮肤,导致皮肤过敏。例如,在干燥的冬季,皮肤水分流失加快,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引发过敏;而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中,有利于细菌、真菌等滋生,也可能增加皮肤过敏的风险。
2.化学物质刺激:长期接触一些化学物质,如清洁剂、洗涤剂、汽油、油漆等,这些化学物质可能通过皮肤接触或吸入等途径刺激皮肤,引发过敏反应。例如,经常接触洗涤剂的家庭主妇,手部皮肤容易因接触洗涤剂中的化学物质而出现干燥、瘙痒、皮疹等过敏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