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咽峡炎与急性扁桃体炎在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上有不同特点。急性咽峡炎是咽峡部位急性炎症,病因多样,表现为咽痛等,诊断靠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病毒感染对症,细菌感染用抗生素,预防靠良好习惯和增强免疫;急性扁桃体炎是扁桃体急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原体多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表现为剧烈咽痛等,诊断靠相关检查,治疗用抗生素等,预防要注意卫生、增减衣物等。
一、急性咽峡炎与急性扁桃体炎的定义与病因
急性咽峡炎:是发生在咽峡部位的急性炎症,咽峡是咽部的一个解剖区域,由腭弓、扁桃体、悬雍垂等围成。其病因多样,多数由病毒感染引起,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也有部分由细菌感染导致,像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病毒或细菌的侵袭而患病。生活中,密切接触感染者、自身免疫力下降等因素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急性扁桃体炎:主要是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原体多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也可由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引起。儿童期扁桃体是免疫器官,青春期前较为活跃,所以儿童和青少年是高发人群。受凉、劳累、有害气体刺激等因素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使病原体容易侵入扁桃体引发炎症。
二、临床表现
急性咽峡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咽痛,疼痛程度因病情轻重而异,可伴有发热、咽部异物感、咳嗽等症状。检查可见咽峡部黏膜充血、肿胀,有时可见疱疹或溃疡等病变。对于儿童患者,可能还会出现拒食、流涎等表现,这是因为咽部疼痛影响了孩子的进食和吞咽功能。
急性扁桃体炎:典型症状为剧烈咽痛,多伴有吞咽痛,疼痛可放射至耳部。患者还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幼儿可能因高热而出现抽搐、呕吐等症状。检查可见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可有脓性分泌物。儿童扁桃体肿大明显时,可能会影响呼吸,出现打鼾、呼吸困难等表现。
三、诊断方法
急性咽峡炎: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症状表现、接触史等。然后进行体格检查,重点查看咽峡部的情况,如黏膜色泽、有无疱疹或溃疡等。必要时会进行实验室检查,如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等以明确病毒类型;若怀疑细菌感染,可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等,还可能进行咽拭子培养来确定致病菌。
急性扁桃体炎:同样先询问病史和症状,体格检查时重点关注扁桃体的情况,比如肿大程度、有无脓性分泌物等。实验室检查方面,血常规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医生还可能进行咽拭子培养,以确定病原体的类型,从而指导治疗。
四、治疗原则
急性咽峡炎: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咽峡炎,通常以对症治疗为主,如使用退热药物缓解发热症状(儿童需选择合适的儿童退热药物,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使用含漱液保持口腔清洁等。若为细菌感染导致,需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急性扁桃体炎:首先也是对症支持治疗,如发热时进行退热处理。抗生素治疗是关键,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给药途径(如口服或静脉用药)。同时,要让患者注意休息,多饮水,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对于儿童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体温和呼吸情况,因为儿童扁桃体炎可能引发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如扁桃体周围脓肿等。
五、预防措施
急性咽峡炎: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在病毒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这对于各个年龄层的人群都很重要,儿童可以通过适当的户外活动、合理饮食来增强免疫力。
急性扁桃体炎:同样要注意个人卫生,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儿童要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对于反复发作的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在病情稳定期可以考虑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扁桃体摘除术,但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尤其要谨慎考虑儿童患者的手术时机,因为扁桃体在儿童期有一定的免疫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