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儿饮食需遵循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的原则,要避免刺激性食物、注意食物温度,不同年龄段有不同饮食特点,高热及口腔疱疹疼痛明显时需相应调整饮食。婴儿期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逐步添加辅食;幼儿期过渡到软食为主;学龄前期饮食接近成人但仍易消化。高热时少食多餐选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并保证水分;口腔疱疹疼痛明显时将食物制成糊状保证营养供应。
一、手足口病患儿的饮食原则
(一)保证充足水分摄入
对于手足口病患儿,由于发热、口腔疱疹等可能影响进食,充足的水分摄入很重要。年龄较小的患儿可适当增加母乳或配方奶的喂养次数,较大儿童可多喝温开水、淡果汁等。例如,每1-2小时可少量喂水5-10毫升,这样有助于防止脱水,同时也能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毒素排出。对于发热的患儿,水分丢失较多,更要注意及时补充。
(二)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谷类食物:可以选择米粥、面条等。米粥煮得软烂些,易于消化吸收,面条可煮得细一些,如宝宝面条。以6个月-1岁的患儿为例,可将米粥熬煮至非常黏稠的状态,每次喂食量约20-30毫升,每天可进食4-5次。
蛋白质类食物:宜选择优质且易消化的蛋白质来源,如鸡蛋羹。鸡蛋羹要蒸得嫩滑,1岁左右患儿每次可食用半个鸡蛋制作的蛋羹。对于年龄稍大一些能耐受的患儿,也可选择鱼肉(去刺)制成的鱼泥,如三文鱼泥,富含优质蛋白质,且容易消化。
二、手足口病患儿饮食的注意事项
(一)避免刺激性食物
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等,这些食物会刺激患儿口腔疱疹部位,加重疼痛,导致患儿更不愿意进食,不利于病情恢复。
过酸过甜食物:过酸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过甜的食物如果汁饮料(尤其是含糖量高的),会刺激口腔疱疹创面,引起疼痛不适。例如,1岁以下患儿应避免饮用橙汁等酸性果汁,较大儿童饮用果汁时也需稀释,且每天摄入量不超过100毫升。
(二)注意食物温度
食物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过高温度的食物会烫伤口腔黏膜,加重疱疹处的损伤;过低温度的食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一般来说,食物温度保持在37-40℃较为适宜,接近患儿口腔和胃肠道的舒适温度。
三、不同年龄段手足口病患儿的饮食特点
(一)婴儿期(0-1岁)
主要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若患儿因口腔疱疹影响吃奶,可将奶液适当调稀一些,但要保证营养摄入。同时,可在两次喂奶之间适当喂水。当患儿开始添加辅食时,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例如,先添加米粉,适应后再逐渐添加蔬菜泥、水果泥等,但要避免在口腔疱疹明显时添加新的辅食种类,以免加重口腔刺激。
(二)幼儿期(1-3岁)
此阶段患儿可以逐渐过渡到软食为主。除了上述提到的米粥、面条、鸡蛋羹等食物外,还可以适当添加一些煮得很软的蔬菜,如胡萝卜、西兰花等,切成小块让患儿食用。同时,要注意培养患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定时进餐,每次进餐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20-30分钟内,避免边吃边玩导致进食过多或过少。
(三)学龄前期(3-6岁)
患儿饮食逐渐接近成人,但仍要注意易消化。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瘦肉末、豆腐等食物。瘦肉末要剁得非常细腻,豆腐要切成小块。同时,要鼓励患儿多吃蔬菜水果,但对于较硬的水果如苹果等,需要切成小块或制成水果泥后再食用,防止在咀嚼过程中损伤口腔疱疹。
四、特殊情况的饮食调整
(一)高热患儿
高热时患儿可能食欲更差,但仍需保证营养摄入。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选择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酸奶(选择无糖或低糖的),每顿可饮用30-50毫升,每天3-4次。同时,保证水分的充足供应,除了白开水,还可适当饮用稀释的苹果汁等,但要注意避免糖分过高加重胃肠道负担。
(二)口腔疱疹疼痛明显患儿
对于口腔疱疹疼痛剧烈,几乎无法进食固体食物的患儿,可以将食物制成糊状,如将蔬菜、肉类等打成泥状,与米粥等混合成糊状食物,通过勺子轻轻喂入患儿口中,尽量减少食物对口腔疱疹的刺激,保证基本的营养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