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和肠炎在症状表现、检查及病因方面各有特点。胃炎腹痛多在上腹部,有消化不良等表现,可通过胃镜检查诊断,病因有饮食、药物、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肠炎腹痛多在脐周,有腹泻等表现,可通过肠镜检查诊断,病因有感染、饮食、自身免疫等。
一、症状表现方面
(一)胃炎
1.腹痛特点:胃炎引起的腹痛位置多在上腹部,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灼痛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胃炎可能表述不清,多表现为哭闹、腹部不适等。一般与饮食关系密切,如进食刺激性食物后可能加重,部分人空腹时也会有疼痛。
2.消化不良相关表现:常出现腹胀、早饱、嗳气等症状。成年人可能会自觉进食后食物在胃内停留过久,有饱胀感,且很快就有饱腹感,导致进食量减少;儿童可能表现为食欲下降,吃饭不积极。部分胃炎患者还可能有恶心、呕吐症状,若胃炎导致胃黏膜出血,可能出现呕血或黑便等情况。
(二)肠炎
1.腹痛特点:肠炎引起的腹痛部位多在脐周,疼痛程度和性质因肠炎类型不同而异。感染性肠炎可能伴有阵发性绞痛,而缺血性肠炎等可能为持续性隐痛或胀痛。不同年龄人群感受不同,婴幼儿肠炎可能表现为频繁哭闹,用手搔抓腹部等。
2.腹泻表现:是肠炎较为突出的症状,大便次数增多,粪便性状改变,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等。成年人每天腹泻次数可能从数次到十余次不等,儿童肠炎腹泻次数可能更多,严重时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出现口渴、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表现。此外,部分肠炎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里急后重(总有排便不尽感)等症状。
二、检查方面
(一)胃镜检查(针对胃炎)
1.适用情况:怀疑胃炎时,胃镜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方法。它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形态、色泽、有无糜烂、溃疡、出血等病变情况。对于各年龄段人群都可进行,但儿童进行胃镜检查需在麻醉等准备下谨慎操作,要考虑儿童的配合度等因素。
2.检查结果意义:通过胃镜能明确胃黏膜的病理改变,如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见胃黏膜色泽变淡、皱襞变细等。
(二)肠镜检查(针对肠炎)
1.适用情况:当怀疑肠炎时,肠镜检查有助于明确肠道病变情况。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根据病情需要进行。成年人一般可以耐受普通肠镜或无痛肠镜检查,儿童进行肠镜检查相对复杂,需要充分评估风险,如肠道准备等问题。
2.检查结果意义:肠镜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能发现肠炎导致的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糜烂、出血等病变,还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肠炎的具体类型,是感染性肠炎还是炎症性肠病等。
三、病因方面
(一)胃炎常见病因
1.饮食因素:长期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经常吃辣椒、油炸食品等,会反复刺激胃黏膜,增加胃炎发生风险。不同年龄人群饮食偏好不同,儿童若长期吃零食、喝碳酸饮料等,也易损伤胃黏膜引发胃炎。
2.药物因素: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这类药物会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炎。老年人由于常患有多种疾病,可能长期服用此类药物,需格外注意。
3.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炎的重要致病菌,它可在胃内定植,破坏胃黏膜的防御机制,各年龄段人群都可能感染,儿童感染后若不及时处理,也可能引发胃炎并影响生长发育等。
(二)肠炎常见病因
1.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感染可引起肠炎。不同年龄人群感染途径不同,儿童可能通过不洁饮食、接触污染物品等感染,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也易发生细菌感染性肠炎。
病毒感染: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也较为常见,儿童感染轮状病毒后易出现秋季腹泻等情况。
2.饮食因素:食用变质、被污染的食物,或进食过多生冷食物等,会刺激肠道,引发肠炎。例如夏季儿童吃过多冰镇食物,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发肠炎。
3.自身免疫因素:一些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有关,这类疾病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但以中青年多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