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和扁桃体在解剖位置、常见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情况上有差异。腺样体位于鼻咽部,儿童时增生旺盛,多因炎症等致肥大,有相应症状,可通过鼻咽镜等诊断,轻时保守治疗,重时手术;扁桃体包括腭扁桃体,儿童相对大,多因病原感染等肥大,有咽痛等表现,可通过口咽部检查诊断,无症状可不治,反复发炎等时考虑手术,儿童扁桃体需谨慎评估手术指征,成年腺样体少见,扁桃体肥大影响生活时可考虑手术。
扁桃体:包括腭扁桃体等,腭扁桃体位于口咽部,左右各一,呈扁卵圆形,表面有深浅不一的隐窝,正常情况下扁桃体大小存在个体差异,儿童扁桃体相对较大,青春期后逐渐萎缩。
常见病因
腺样体肥大:多由急慢性鼻咽炎反复发作,致腺样体发生病理性增生。过敏反应可使腺样体组织增生,如变应性鼻炎等疾病可诱发腺样体肥大。此外,鼻咽部、鼻腔、鼻窦的慢性炎症分泌物长期刺激腺样体,也可导致其肥大。
扁桃体肥大:主要病因是病原微生物反复感染,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感染,可引起扁桃体反复发炎,进而导致扁桃体增生肥大。另外,自身免疫反应也可能参与扁桃体肥大的发生,当身体免疫系统误将扁桃体组织当作外来病原体攻击时,会导致扁桃体组织增生。
临床表现差异
腺样体肥大:儿童患者常见症状有鼻塞,可引起张口呼吸,睡眠时出现打鼾,严重时可出现呼吸暂停。长期张口呼吸可影响面部发育,出现腺样体面容,表现为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等。还可伴有分泌性中耳炎症状,如耳闷、听力下降等,以及因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导致鼻腔分泌物引流不畅,易发生鼻窦炎。
扁桃体肥大:主要症状为反复咽痛,尤其是在受凉、劳累等抵抗力下降时易发作。扁桃体过度肥大可引起咽部异物感、吞咽困难、呼吸不畅等,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睡眠打鼾、夜间惊醒等情况。此外,扁桃体肥大可作为病灶,引起全身其他器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肾炎等。
诊断方法区别
腺样体肥大:通过鼻咽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腺样体的大小及形态,可见鼻咽部有橘瓣状的淋巴组织增生。鼻咽侧位X线片或CT检查可测量腺样体的厚度及占鼻咽腔的比例,正常腺样体厚度与鼻咽腔宽度比值小于0.6,若比值大于0.7则提示腺样体肥大。
扁桃体肥大:通过口咽部检查即可看到扁桃体的大小,一般采用扁桃体大小分度法,Ⅰ度肥大:扁桃体不超过腭舌弓和腭咽弓;Ⅱ度肥大:扁桃体超过腭咽弓,但未达到咽后壁中线;Ⅲ度肥大:扁桃体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同时可结合病史、症状等综合判断。
治疗原则不同
腺样体肥大:对于症状较轻、不影响呼吸及听力等的患儿,可先采取保守治疗,如注意营养,预防感冒,提高机体免疫力,积极治疗原发病等。若保守治疗无效,且出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腺样体面容等情况,则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多为腺样体切除术,可通过鼻内镜下切除腺样体,创伤较小。
扁桃体肥大:对于扁桃体肥大但无明显症状的儿童,一般无需特殊治疗,注意观察即可。若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每年发作4-5次以上,或引起扁桃体周围脓肿等并发症,或影响呼吸、吞咽等,则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扁桃体切除术,可选择传统的剥离法或近年来开展的扁桃体低温等离子切除术等,术后需注意口腔护理等。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患者:儿童时期腺样体和扁桃体都相对较活跃,腺样体肥大在儿童中更常见且易引起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及面部发育影响等问题。对于儿童扁桃体肥大,需谨慎评估手术指征,因为扁桃体是人体的免疫器官,在儿童时期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过度切除可能影响儿童的免疫功能,但当扁桃体肥大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时,又需及时手术。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儿童的营养摄入、休息等,以促进康复。
成年患者:成年后腺样体多已萎缩,所以成年患者的腺样体肥大相对少见,主要以扁桃体肥大为主,若扁桃体反复发炎等情况影响生活质量,可考虑手术治疗,同时要考虑成年患者的全身状况对手术的耐受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