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与鼻窦炎在解剖部位、症状表现、影像学表现、发病原因及诱因、治疗原则上均有区别,慢性鼻炎病变局限鼻腔,症状相对较轻,影像学多无鼻窦异常;鼻窦炎病变在鼻窦,症状重且有规律头痛等,影像学可见鼻窦异常,发病诱因有别,治疗原则不同。
一、解剖部位差异
慢性鼻炎:主要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包括单纯性鼻炎和肥厚性鼻炎等,病变部位局限在鼻腔。鼻腔分为左右两部分,由鼻前庭和固有鼻腔组成,慢性鼻炎主要累及固有鼻腔的黏膜等组织。
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鼻窦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病变部位在鼻窦内,鼻窦是鼻腔周围含气的骨质空腔,与鼻腔相通。不同年龄人群的鼻窦发育情况不同,儿童鼻窦窦口相对较大,感染易经窦口侵入鼻窦;成年人鼻窦结构相对固定,但也可能因各种原因引发炎症。
二、症状表现不同
慢性鼻炎
鼻塞:呈间歇性或交替性,间歇性鼻塞一般白天、劳动或运动时减轻,夜间、静坐或寒冷时加重;交替性鼻塞表现为侧卧时下侧鼻腔阻塞,上侧鼻腔通气较好,转卧另一侧后,下侧鼻腔又出现阻塞。
流涕:一般为黏液性或黏脓性,量多少不一。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嗅觉减退、头痛等症状,但相对鼻窦炎来说头痛等症状相对较轻且不典型,不同年龄人群症状可能略有差异,儿童可能因鼻塞出现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等情况,影响生长发育等。
鼻窦炎
鼻塞:较为严重,多为持续性,因鼻窦炎症导致鼻窦开口阻塞,鼻腔通气不畅。
流涕:脓涕较多,前组鼻窦炎症流涕多流向鼻腔前下方,后组鼻窦炎症流涕多流向鼻咽部,量可多可少。
头痛或局部疼痛: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鼻窦炎症引起的头痛部位不同,例如额窦炎可表现为前额部周期性头痛;上颌窦炎常表现为前额部及面颊部疼痛等。儿童鼻窦炎除了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全身症状,这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感染后容易扩散有关。
三、影像学表现不同
慢性鼻炎:鼻部影像学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增厚,但鼻窦一般无明显异常改变,鼻腔结构相对正常。
鼻窦炎:鼻窦CT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鼻窦黏膜增厚、鼻窦内有积液、息肉形成等情况,可见鼻窦内出现炎症性的密度增高影等异常表现,能清晰显示鼻窦的病变范围等情况,对于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患者的鼻窦影像学表现可根据其生理发育特点进行相应解读。
四、发病原因及诱因
慢性鼻炎
局部因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未彻底治疗,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等,鼻腔用药不当(长期使用滴鼻净等血管收缩剂)等。
全身因素:全身慢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等,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免疫功能紊乱等。不同年龄人群诱因有所不同,儿童可能与腺样体肥大等局部解剖结构异常关系密切,成年人可能与长期吸烟、接触污染空气等因素有关。
鼻窦炎
局部因素:鼻腔疾病如鼻息肉、鼻甲肥大等阻塞鼻窦开口,导致鼻窦引流不畅;邻近器官的感染蔓延,如牙槽脓肿可引起上颌窦炎等。
全身因素:全身抵抗力下降,如过度疲劳、受寒受湿等,变态反应体质,全身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等。儿童鼻窦炎还常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炎等有关,因为儿童时期这些组织相对较为活跃,容易引发炎症波及鼻窦。
五、治疗原则不同
慢性鼻炎
局部治疗:使用鼻腔生理盐水冲洗,改善鼻腔通气和引流;局部应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减轻鼻腔炎症反应。
全身治疗:对于由全身疾病引起的慢性鼻炎,需治疗原发病。不同年龄患者的治疗需考虑其特殊性,儿童使用鼻腔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浓度和剂量,避免影响鼻腔正常发育等;成年人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鼻窦炎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儿童需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抗生素),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鼻窦黏膜炎症水肿,黏液促排剂促进鼻窦内分泌物排出等。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存在鼻息肉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如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等,儿童手术需谨慎评估,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