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高功能自闭症在社交互动、语言沟通、重复刻板行为、认知学习、情绪行为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社交互动中目光交流少、缺乏社交兴趣,语言发展异常、社交性语言缺乏,有刻板动作行为和狭隘兴趣爱好,认知发展不平衡、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定、行为冲动等,需早期通过专业康复训练及家长个性化干预计划进行干预,同时营造稳定安全环境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以提高相关能力适应社会生活。
缺乏社交兴趣:对社交活动缺乏兴趣,不太主动参与同伴之间的游戏等社交互动。正常儿童会积极参与捉迷藏、过家家等各类同伴游戏,从中获得社交体验和乐趣,但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可能对这类活动表现得冷漠,很少主动发起社交互动行为,如不会主动邀请同伴一起玩耍。
语言沟通方面
语言发展异常:语言发展可能存在多种异常情况。一方面,语言发育可能落后于同龄人,比如在该说话的年龄阶段,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清晰表达自己的需求、想法等。另一方面,语言形式和内容异常,可能出现刻板重复的语言,如不断重复某个词语、句子,或者语言内容脱离实际情境,表达比较生硬、机械,缺乏灵活性和情境适应性。例如有的儿童会反复说一些毫无关联的词语,或者总是用固定的话语来回应不同的场景。
社交性语言缺乏:在社交沟通中,缺乏符合社交情境的语言使用。正常儿童会根据不同的社交对象和场景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比如见到长辈会主动打招呼,表达问候等。但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往往不能很好地运用语言来进行有效的社交沟通,可能在需要回应他人时表现得反应迟钝,或者语言使用不符合社交规范。
重复刻板行为方面
刻板的动作行为:常常出现重复刻板的动作,如不断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等。这些动作往往是无目的的重复,而且会持续较长时间。研究发现,大约60%以上的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存在这类重复刻板的动作行为,这些行为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日常活动和学习。
刻板的兴趣爱好:对某些特定的事物有着刻板的兴趣爱好,而且兴趣非常狭隘。例如只对某一种特定的物品,像某一种类型的玩具车、特定颜色的物品等有着强烈的执着,反复关注、摆弄,而对其他更广泛的事物缺乏兴趣。并且这种兴趣爱好非常固定,不容许有任何改变,一旦被打破可能会引发情绪问题。
认知和学习方面
认知发展不平衡:认知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在某些方面可能有相对较好的能力,比如在机械记忆方面,可能能够记住大量的数字、文字等,但在理解、抽象思维等方面可能存在明显落后。例如有的儿童可以记住很长的广告台词、电话号码等,但在理解故事的深层含义、进行逻辑推理等方面却存在困难。
学习困难: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尤其是在需要理解抽象概念、社交技能学习等方面。由于社交互动和语言沟通方面的障碍,他们在学校的集体学习环境中,很难像正常儿童那样顺利地参与课堂学习、与同学合作学习等。比如在学习数学中的抽象概念时,难以将其与实际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情绪和行为方面
情绪不稳定:情绪容易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可能因为一些微小的变化就引发较大的情绪反应。例如环境中的一点小的改变,如座位的调整、物品摆放的变化等,都可能让他们感到不安,从而出现哭闹、发脾气等情绪表现。而且情绪波动较为激烈,难以迅速平复。
行为冲动:部分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可能存在行为冲动的问题,在没有考虑后果的情况下就采取行动。比如在教室里可能会突然离开座位,四处走动,影响课堂秩序,而自己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行为是不合适的。
对于儿童高功能自闭症,需要早期进行干预,如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机构进行针对性的社交技能训练、语言训练、行为矫正等。同时,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耐心,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并且要注意观察儿童的个体差异,因为每个儿童的症状表现和严重程度可能不同,干预措施也需要相应调整。在护理方面,要营造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减少可能引发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因素,注重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帮助他们逐步提高社交、沟通等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