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迫性荨麻疹的发病由内在和外在因素共同导致,内在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及免疫系统异常(如免疫球蛋白异常、细胞免疫异常);外在因素有机械性刺激(压迫方式、力度)、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变化)、运动因素及某些基础疾病等。
一、内在因素
(一)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特质可能使个体更容易患压迫性荨麻疹。研究表明,遗传因素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等相关生理机制,若家族中有亲属患有荨麻疹相关疾病,个体患压迫性荨麻疹的风险可能会增加。例如,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其体内与免疫反应调节相关的基因可能存在一定的变异,使得在受到外界物理因素刺激时,更容易出现异常的免疫应答,从而引发压迫性荨麻疹。
(二)免疫系统异常
1.免疫球蛋白相关:体内免疫球蛋白的异常可能参与压迫性荨麻疹的发病。例如,免疫球蛋白E(IgE)在过敏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虽然压迫性荨麻疹不一定完全等同于典型的过敏反应,但部分患者体内IgE水平可能存在异常波动。当皮肤受到压迫等刺激时,异常的免疫系统可能错误地将其识别为有害刺激,进而启动一系列免疫反应,导致肥大细胞等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引起皮肤风团、瘙痒等压迫性荨麻疹的症状。
2.细胞免疫方面:T淋巴细胞等细胞免疫相关的异常也可能参与其中。T淋巴细胞在免疫调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若T淋巴细胞的亚群比例失调或功能异常,可能影响机体对刺激的正常免疫应答,使得皮肤在受到压迫时容易出现炎症反应,引发压迫性荨麻疹。比如,辅助性T细胞1(Th1)和辅助性T细胞2(Th2)的平衡失调,Th2细胞相关的免疫反应过度激活时,就可能导致皮肤出现过度的炎症反应,诱发压迫性荨麻疹。
二、外在因素
(一)机械性刺激
1.压迫方式:皮肤受到持续的压迫是引发压迫性荨麻疹的直接外在因素之一。常见的如长时间穿紧身衣物、长时间乘坐紧身的交通工具(如长时间久坐、长时间佩戴过紧的腰带等),这些情况会使皮肤局部长时间受到压迫,导致皮肤组织中的肥大细胞等受到刺激,释放组胺等物质,从而引起皮肤出现风团、红斑、瘙痒等压迫性荨麻疹的表现。
2.压迫力度:较强的机械性压迫也更容易诱发该病。例如,剧烈的搔抓、重物长时间压迫皮肤等,当压迫力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刺激皮肤中的感觉神经末梢和肥大细胞等,引发免疫相关的炎症反应,导致压迫性荨麻疹的发生。
(二)环境因素
1.温度变化:温度的急剧变化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从而诱发压迫性荨麻疹。比如从寒冷环境突然进入温暖环境,或者相反,皮肤血管可能会发生相应的反应,若机体本身存在易患压迫性荨麻疹的因素,这种温度变化就可能成为诱发因素。温度变化引起的皮肤血管舒缩功能异常,可能影响皮肤组织的微循环,进而影响肥大细胞等的状态,导致炎症介质释放,引发疾病。
2.湿度因素:过高或过低的湿度环境也可能与压迫性荨麻疹的发生有关。潮湿的环境可能利于某些微生物的滋生,或者影响皮肤的屏障功能,而干燥的环境可能使皮肤水分流失,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当皮肤受到压迫等刺激时,就更容易出现异常的免疫反应,诱发压迫性荨麻疹。例如,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中,皮肤的汗腺等功能可能受到影响,皮肤局部的微环境改变,使得皮肤对压迫等刺激的耐受性降低,增加了患病风险。
(三)其他外在因素
1.运动因素:剧烈运动后,身体会大量出汗,皮肤局部可能受到汗液的刺激,同时运动过程中皮肤也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摩擦和压迫,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可能诱发压迫性荨麻疹。比如一些运动员在高强度运动后出现皮肤风团等压迫性荨麻疹的症状,就是运动相关因素诱发的典型表现。运动导致的身体代谢变化、体温变化以及皮肤表面的物理刺激等,都可能成为诱发疾病的因素。
2.疾病因素:某些基础疾病也可能增加压迫性荨麻疹的发病风险。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由于其自身免疫系统处于异常状态,皮肤在受到外界刺激时更容易出现免疫紊乱,从而诱发压迫性荨麻疹。又如,患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异常可能影响机体的整体代谢和免疫调节功能,使得皮肤对压迫等刺激的反应性改变,增加了患压迫性荨麻疹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