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的发生与遗传、皮肤屏障功能、免疫、外界环境、营养等多种因素相关。遗传因素使个体有患特定皮肤病的潜在风险;皮肤屏障功能受年龄、生活方式、疾病等影响;免疫因素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有关;外界环境包括季节、化学物质接触、微生物感染等会引发皮肤病;营养因素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进而与皮肤病发生相关。
一、遗传因素
部分皮肤病具有遗传倾向,例如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由于编码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蛋白等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患者家族中往往有类似病史,遗传基因的异常使个体从出生起就存在患特定皮肤病的潜在风险,这种遗传因素在个体的基因层面决定了皮肤结构和功能的易感性,使得皮肤更容易出现病变相关的病理改变。
二、皮肤屏障功能异常
年龄因素:婴幼儿皮肤角质层薄、含水量相对低,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引发皮肤病,如婴儿湿疹;老年人皮肤老化,表皮变薄、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减少,皮肤屏障功能衰退,也易出现皮肤干燥、瘙痒等问题,如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生活方式:过度清洁皮肤,尤其是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或频繁使用搓澡巾等,会破坏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增加患皮肤病的风险,例如干性皮肤者过度清洁后易出现皮肤炎症。
疾病因素:一些基础疾病也会影响皮肤屏障功能,如特应性皮炎患者本身存在皮肤屏障相关蛋白表达异常等情况,使得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抵御能力下降,更容易受到过敏原、微生物等的影响而发病。
三、免疫因素
年龄与免疫:儿童免疫系统尚在发育过程中,免疫调节功能不够完善,相对容易发生免疫相关的皮肤病,如幼年型皮肌炎;老年人免疫功能衰退,免疫监视和调节能力下降,易患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如老年天疱疮等,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皮肤组织,引发炎症等病变。
生活方式: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平衡,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增加患皮肤病的几率,比如长期精神紧张的人可能更容易出现银屑病的发作或加重,因为精神因素会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影响免疫系统对皮肤的调控。
病史与免疫: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其免疫系统处于相对异常的状态,患其他与免疫相关皮肤病的风险更高,例如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同时患皮肤型红斑狼疮的可能性增加,因为其自身免疫的紊乱状态使得皮肤组织也成为免疫系统攻击的潜在目标。
四、外界环境因素
季节因素:不同季节的环境变化对皮肤影响不同。夏季高温、高湿度,容易滋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易引发如花斑癣等皮肤感染性疾病;冬季寒冷干燥,皮肤水分流失加快,皮肤屏障功能进一步受到挑战,易出现皮肤皲裂、瘙痒等问题,如冬季痒疹。
化学物质接触: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染发剂、化妆品中的某些成分、工业化学品等,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例如对染发剂过敏的人,接触染发剂后,皮肤会出现红斑、丘疹、瘙痒等炎症反应,这是因为化学物质作为过敏原或刺激原,引发了皮肤的免疫或非免疫性炎症反应。
微生物感染:皮肤表面存在大量微生物,正常情况下与皮肤处于共生状态,但当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微生物就可能致病,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引起脓疱疮,马拉色菌感染可导致马拉色菌毛囊炎等,微生物在皮肤局部大量繁殖或侵袭,引发炎症性皮肤病。
五、营养因素
年龄与营养:儿童时期营养不良,尤其是缺乏维生素A等,会影响皮肤的正常生长和修复,导致皮肤干燥、角化异常等,如维生素A缺乏性皮肤病;老年人若营养摄入不均衡,缺乏必要的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等)和微量元素(如锌等),也会影响皮肤的健康状态,增加皮肤病发生的可能性。
生活方式:长期挑食、节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使皮肤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支持来维持正常的结构和功能,例如缺乏维生素C会影响皮肤胶原蛋白的合成,使皮肤弹性下降等,进而容易出现皮肤问题。
病史与营养: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紊乱等原因,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等出现障碍,皮肤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皮肤感染等病变,如糖尿病患者易并发皮肤真菌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