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预防需从多方面着手,要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每日检查足部,保持清洁,避免受伤;运动促进足部血液循环,避免受压;戒烟;定期就医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早期干预降低糖尿病足发生几率。
一、控制血糖
1.目标: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如糖化血红蛋白一般应控制在7%左右,但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对于年轻、病程短、无并发症的患者可适当严格控制,而老年患者可适当宽松,以降低高血糖对血管和神经的损伤风险,减少糖尿病足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良好的血糖控制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其中就包括糖尿病足相关并发症。
2.措施:患者可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等方式控制血糖。饮食上要遵循定时定量、均衡营养的原则,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比例;运动方面,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药物治疗则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胰岛素等。
二、足部检查与护理
1.每日检查
内容:每天检查双脚,查看是否有红肿、水疱、裂口、鸡眼、胼胝等情况。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由于其皮肤较为娇嫩,更要仔细检查,因为儿童可能不太能准确表达足部的不适。例如,儿童糖尿病患者如果足部有微小损伤,若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很容易发展为糖尿病足。
方法:可借助镜子全方位观察足部,包括足底、足背、趾间等部位,同时用手触摸感受温度、是否有压痛等。
2.保持足部清洁
方法:每天用温水(温度不宜过高,一般37~40℃为宜)清洗双脚,避免使用过热的水烫伤足部。对于老年人,由于感觉神经可能有一定退化,对水温的感知不灵敏,更要特别注意水温的控制。清洗时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尤其是趾间部位要保持干燥。
注意事项:不要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沐浴露,清洗后可适当涂抹无刺激性的润肤霜,但要避免涂抹在趾间。
3.避免足部受伤
穿鞋方面:选择合适的鞋子,鞋子要宽松、舒适、合脚,避免过紧的鞋子挤压足部。对于儿童,要选择大小合适、鞋头宽敞的童鞋;对于老年人,由于足部可能有变形等情况,要选择专门为糖尿病患者设计的鞋,这种鞋通常有更合理的内部空间和合适的鞋垫。避免穿尖头鞋、高跟鞋等。
修剪指甲:定期修剪指甲,但要注意方法,修剪时要将指甲剪得平整,不要剪得太短,避免损伤甲周组织,修剪后可用砂纸将指甲边缘磨光滑。
三、改善足部血液循环
1.运动促进循环:适当的运动除了有助于控制血糖外,还能促进足部血液循环。如散步时,脚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能帮助促进血液回流。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足部疲劳。对于患有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患者,运动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
2.避免足部受压:不要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定时活动脚部,改变姿势。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要避免长时间玩耍时保持同一姿势导致足部受压。同时,不要穿紧身的袜子或弹力袜,避免影响足部血液循环。
四、戒烟
1.原因: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减少足部血液供应,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吸烟还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进一步影响足部的血液循环。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成年人糖尿病患者,都应严格戒烟。对于成年糖尿病患者,戒烟能显著改善血管功能,降低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家长要帮助其远离吸烟环境,因为二手烟同样会对其血管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五、定期就医随访
1.频率: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一般每3~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的足部检查及相关的血糖、血管、神经等方面的检查。对于病情不稳定或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的随访。例如,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或周围血管病变的患者,应缩短随访间隔时间,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
2.目的:通过定期就医随访,医生能及时了解患者足部及全身的健康状况,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如血糖控制方案、足部护理建议等,早期发现糖尿病足的潜在风险并进行干预,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