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中毒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有轻、中、重度表现,慢性会损害消化、神经、心血管、免疫等系统,不同人群儿童、孕妇、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有不同中毒特点及注意事项,需分别注意避免儿童接触酒精、孕妇绝对禁酒、老年人谨慎饮酒、有基础病者严格限酒。
一、急性酒精中毒的表现
1.轻度中毒:饮酒后出现头晕、头痛、欣快、言语增多等表现,此时患者的判断力、自控力可能会有所下降,但一般还能保持基本的意识和行为能力,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大致正常,心跳、呼吸通常无明显异常改变。
2.中度中毒:随着酒精摄入量增加,会出现动作不协调、步态不稳、语无伦次等情况,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较为明显,患者的意识可能开始模糊,对时间、地点等的定向力出现障碍,心率可能增快,呼吸也可能加深加快。
3.重度中毒:患者会陷入昏迷状态,皮肤湿冷、口唇发绀,心跳缓慢且不规则,呼吸浅慢甚至可能出现呼吸、循环衰竭,随时有生命危险。这种情况常见于大量饮酒且未得到及时救治的患者,尤其需要紧急医疗干预。
二、慢性酒精中毒的影响
1.对消化系统的损害
肝脏:长期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过量酒精会干扰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坏死等,进而影响肝脏的结构和功能。例如,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会出现肝功能减退,表现为黄疸、腹水、凝血功能障碍等,还可能出现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胃肠道:可引起胃炎、胃溃疡等。酒精会刺激胃黏膜,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导致胃酸分泌过多,损伤胃黏膜组织,引发炎症、溃疡等病变,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长期的胃肠道不适还可能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2.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肢体麻木、刺痛、感觉减退等,常见于手足部位,患者的肢体远端感觉功能受损,影响日常生活中的触觉、痛觉等感知。
中枢神经系统:可导致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共济失调加重等,严重者可能发展为酒精性痴呆。长期慢性酒精中毒会影响大脑的神经细胞代谢和结构,破坏神经递质的平衡,从而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使患者的学习、记忆、判断等能力下降。
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可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病等。酒精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还会干扰心肌细胞的代谢和电生理活动,引起心律失常,长期作用可导致心肌肥厚、心肌收缩力下降,发展为酒精性心肌病,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
4.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酒精会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降低机体的防御能力,使患者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例如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三、不同人群酒精中毒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肝脏对酒精的代谢能力远弱于成人,即使少量饮酒也可能导致严重的酒精中毒。儿童酒精中毒后可能出现更为严重的神经系统抑制,如昏迷程度更深,且可能伴有惊厥等表现,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也更大,因为酒精会干扰儿童的营养代谢和器官发育,所以必须严格避免儿童接触酒精。
2.孕妇:孕妇饮酒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导致胎儿酒精综合征,表现为胎儿生长发育迟缓、面部畸形、智力低下等。酒精会阻碍胎儿的正常细胞分裂和器官形成,对胎儿的神经系统和各个器官的发育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孕妇绝对不能饮酒。
3.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对酒精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严重的酒精中毒情况。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酒精中毒会加重这些基础疾病的病情,例如可能诱发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所以老年人饮酒需格外谨慎,尽量避免过量饮酒。
4.有基础疾病者:本身患有肝脏疾病、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酒精中毒会进一步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例如,有胃溃疡的患者饮酒可能导致溃疡出血;有冠心病的患者饮酒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这类人群应严格限制酒精摄入,在饮酒前需充分评估自身基础疾病的状态,必要时避免饮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