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急性肠炎部分类型属传染病,细菌感染引起的如志贺菌、沙门菌致肠炎具传染性,传播与生活方式、病史等有关;病毒感染引起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致肠炎具高度传染性,儿童因免疫系统等因素更易感,不同年龄人群感染后表现及影响不同;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如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致肠炎具传染性,肠道手术史人群感染风险等受影响。
一、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感染性急性肠炎
1.常见致病菌及传染性
例如志贺菌属引起的细菌性痢疾,志贺菌具有传染性,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志贺菌感染人体后,会侵袭肠道黏膜,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腹泻、腹痛等急性肠炎症状。在儿童群体中,由于其卫生习惯相对较差,更容易通过接触被志贺菌污染的物品等而感染。对于有志贺菌感染的患儿,需要进行隔离等防控措施,以避免疾病的传播。
沙门菌属引起的感染性急性肠炎,沙门菌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食物传播。沙门菌感染后,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但儿童和老年人等免疫力相对较低的人群感染后病情可能相对较重。在家庭环境中,如果有一人感染沙门菌引起急性肠炎,若不注意卫生防护,容易在家庭成员中传播。
2.传播途径相关影响因素
生活方式方面,不良的生活方式如不注意手卫生,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儿童可能在玩耍后不洗手就进食,增加了感染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急性肠炎的风险。对于有肠道手术史等病史的人群,其肠道屏障功能可能受损,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引发急性肠炎,且这类人群感染后疾病传播的风险也需要关注,因为其自身免疫力等因素可能影响疾病的传播和发展。
二、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性急性肠炎
1.常见病毒及传染性
轮状病毒引起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常见的儿童感染性急性肠炎病因之一,轮状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传播。在幼儿园等儿童聚集场所,轮状病毒容易在儿童之间传播,因为儿童之间密切接触机会多。轮状病毒感染后,主要侵犯小肠上皮细胞,引起腹泻等症状,对于婴幼儿来说,感染轮状病毒后可能导致严重的脱水等并发症,需要引起重视。
诺如病毒引起的诺如病毒性肠炎也具有传染性,诺如病毒传播速度快,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等传播。在学校、家庭等人群聚集场所容易造成暴发流行。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感染诺如病毒,但儿童感染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呕吐等症状,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的儿童,感染诺如病毒后可能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需要特别关注其水电解质平衡等情况。
2.不同年龄人群的易感性及传播相关
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对成人更容易感染病毒引起的感染性急性肠炎。在生活方式上,儿童可能更倾向于接触各种物品,增加了接触病毒的机会。对于有免疫缺陷病史的儿童,感染病毒后发生感染性急性肠炎的风险更高,而且疾病传播可能会对自身和周围人群产生更严重的影响,需要加强防护措施,如隔离、注意环境消毒等。
三、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感染性急性肠炎
1.常见寄生虫及传染性
例如溶组织内阿米巴引起的阿米巴痢疾属于感染性急性肠炎的一种类型,溶组织内阿米巴具有传染性,可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阿米巴原虫可侵入肠道黏膜,引起肠道炎症,导致腹泻等症状。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人群感染阿米巴的风险较高。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感染后可能出现与成人不同的临床表现,且由于儿童的卫生习惯等因素,容易再次感染。
蓝氏贾第鞭毛虫引起的贾第虫病也属于感染性急性肠炎,蓝氏贾第鞭毛虫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在旅游地区等人群流动较大的地方容易造成传播。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感染,对于儿童来说,感染后可能影响营养吸收等情况,需要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因为肠道功能受影响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等问题,进而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
2.病史对感染及传播的影响
对于有肠道手术病史的人群,肠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感染寄生虫引起急性肠炎的风险可能增加。而且这类人群如果发生寄生虫感染性急性肠炎,疾病的治疗和恢复可能会受到肠道手术史的影响,同时在疾病传播方面,需要注意其排出的寄生虫卵等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避免传播给他人,尤其是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



